关于商朝的成语故事_与商朝有关的成语典故是什么
1.金城汤池的典故
2.未雨绸缪典故_未雨绸缪是什么意思
3.酒池肉林成语典故
4.叩马而谏的典故是什么?
5.成语牝鸡司晨的典故
6.成语以屈求伸的典故
7.成语有哪些典故
牧野之战的成语典故如下:
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胜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淇县南、卫河以北,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由于帝辛(商纣王)出征东南夷,虽取得胜利,但穷兵黩武,加剧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最后兵败自焚,商朝灭亡。
牧野决战
朝歌方面,第一批紧急军情前脚刚传到,联军自己后脚就跟着来了,着实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朝歌城内没有足够的精兵可以破敌,而且也没有可用的战车,单靠步兵,很难和冲击力强大的战车阵相抗衡,更何况周军士气正锐。
帝辛惊闻周军来袭,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开赴牧野迎战。根《史记》记载,帝辛出动的总兵力有七十万人,另一些文献记载是十七万。《诗经·大明》称:“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逸周书·克殷记载:周军先由吕尚率数百名精兵上前挑战,震慑商军并冲乱其阵脚,然后周武王亲率主力跟进冲杀,将对方的阵形彻底打乱。
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全无斗志,纷纷倒戈,帝辛既然强迫这些奴隶和战俘上战场,自然会在后方以亲信部队押送,防范他们反叛或逃跑。这些少量忠心的禁卫军,也是帝辛手中最后的底牌。
然而前方的徒众在周军的强大冲击下慌不择路地往回跑,遭到了后方精兵的阻拦。好汉不敌人多,在人潮的冲击下,这些武士也阵脚不稳。奴隶们为了逃命,加上被后面人潮推动,于是倒戈相向,乱打一气。再加上身后联军的战车、甲士、步兵一层层的进攻,帝辛的最后一道阵线也守不住了,不得不快马加鞭,逃离战场。
商军残余的抵抗仍然持续了一天,但已无力挽回局面。帝辛见大势已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商朝正式灭亡。
周武王赶到鹿台时,用“轻吕”击刺帝辛的尸体,并亲自斩其头颅悬旗示众。另有一百多个商朝的大臣贵族被俘。他们将被带回周京,作为武王祭祖的人牲被杀。
金城汤池的典故
助纣为虐这个成语出自《史记·留侯世家》。
相关的原文史料是这样记载的:“沛公入秦宫,宫室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樊哙谏沛公出舍,沛公不听。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药苦口利於病’,愿沛公听樊哙言。”沛公乃还军霸上。”
刘邦先于项羽进入咸阳,贪慕秦朝宫殿中的美物华物。樊哙劝说不听。张良进而劝说他的时候,说出来这句话。
但我们要注意到。原文说的是“助桀为虐”,这里的桀指的夏朝的亡国君主夏桀。后来演变成了“助纣为虐”,成语中的夏桀变成了商朝的亡国之君殷(商)受。
在史料记载和传说中,夏桀和殷受都是极为暴虐,荒诞昏晕的君主。他们两个身上有着相当多的相似点。往往被拿来做“昏君的典型”案例。
夏朝过于玄幻,夏桀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君子已经不得而知。但殷受随和越来越多的甲骨文和史料研究表明,他并非像传说和记载中的那么昏庸暴虐。至少他不是一个昏庸的君主。至于暴虐就要看从什么角度来说了。
殷受在位期间,大肆扩张领土,兼并其他国家和部族。对这些国家和部族来说,殷受当然是暴虐的。但从历史的角度来说,他对疆域的扩张和中央集权制的发展,在历史上是有很大进步意义的。
周朝在建立后,出于政治需要,对殷受进行了毫无底线的抹黑。给了他一个谥号“纣”。
不论是助桀为虐还是助纣为虐,指的都是帮助恶人做事,发扬罪恶的含义。
至于这个成语中涉及的人物的转变,大概是因为夏桀的事迹不够确切,而殷受得益于周朝的广泛宣传,其昏庸暴虐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在这种基础上便出现了人物的替换。
未雨绸缪典故_未雨绸缪是什么意思
金城汤池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于中国古代的一个经典历史故事——牧野之战。相关知识如下:
1、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军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附近)大败商朝军队,商纣王自焚。这场战争奠定了周朝的统治地位,也使得周武王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明君之一。
2、在牧野之战中,商纣王率领着商朝的军队,人数众多,但因为他的暴政和不得人心,军队的士气非常低落。相反,周武王率领的军队人数较少,但士气高昂,因为他们代表着正义和民心。
3、当两军相遇时,周武王采取了出其不意的战术,迅速突破了商军的阵形。商军的大军瞬间崩溃,商纣王也只好自杀。
4、因为这场战争,人们创造出了“金城汤池”这个成语,比喻坚固不可摧的城池和固若金汤的防线。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说,即使城池再坚固,防线再牢固,如果人心不齐,士气低落,那么它也像金城汤池一样不攻自破。
典故的定义及相关知识
1、典故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引用的古代故事、传说、历史事件或名人事迹等,用来比喻、象征、说明人物性格、行为、思想等方面的内容。典故是文学创作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2、典故的使用需要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和阅读理解能力,因为很多典故都与历史、文化、宗教等有关。同时,不同的典故也有不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理解和运用。
3、在文学创作中,典故的使用需要注意适度和恰当。如果使用过多或不当,可能会影响读者的理解和阅读体验。因此,作家在使用典故时需要考虑到自己的读者群体和文化背景,选择合适的典故并加以解释说明。
酒池肉林成语典故
未雨绸缪典故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了商朝。为了安抚商朝遗民,他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朝歌做诸侯,同时又把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分别封在武庚的东面、西面和北面,以便监视他。
武王的弟弟周公以及太公、召公等帮助武王灭商立了大功,武王就把他们留在京城辅政,其中周公最受信任。
两年后,武王得了重病,大臣们焦虑万分。周公特地祭告周朝祖先,表示愿意代,请先王保佑武王恢复 健康 ,祭毕,周公把祝辞封存在石室里,严令史官不得泄密。
事有凑巧,周公祝祷后的第二天,武王的病开始出现转机,周公和其他大臣都十分高兴。但不久,过度的操劳使武王旧病复发,终不治身亡。年幼的太子姬诵被拥立为王,史称周成王,周公受武王遗命摄政。
周公的摄政引起了管叔等人的不满。他们散布谣言,说周公摄政是为了篡夺王位,从而引起了成王的怀疑,周公百口莫辩,离开了京都。
不甘心商朝灭亡的武庚见周氏兄弟之间出现了矛盾,就派人去联络管叔等,挑拨他们与周公的关系,同时积极准备起兵叛乱。
周公经过两年的调查,终于查清了谣言的来源,知道了武庚准备叛乱的情况。他十分焦急,便写了一首名为《鸱鸮》的诗给成王。诗的大意是:鸱鸮啊鸱鸮,你夺走了我的孩子,不要再毁掉我的窝!趁着天未下雨,我要剥下桑根的皮修补好门窗,我的手已发麻,嘴已磨损,羽毛也将落尽,可是我的窝还在风雨中飘摇!
这首诗以母鸟的口吻,反映了周公对国事的深切忧虑,但年轻的成王并未能了解周公的苦心,对此无动于衷。后来,成王无意中在石室里发现了周公的祝辞,深深为之感动,就立即派人把周公请回镐京。
周公回京后,成王派他出兵征讨三叔和武庚。周公足智多谋,很快平息了叛乱,周王朝的统治得到了巩固。
后来,人们便用?未雨绸缪?这个 成语 来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未雨绸缪解析
[释义] 绸缪:修缮房屋。在没有下雨前;就要修缮好门窗。比喻事先作好准备;防患未然。
[语出] 明?朱柏庐《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正音] 缪;不能读作?mi?o?。
[辨形] 缪;不能写作?谬?。
[近义] 有备无患 防患未然
[反义] 临渴掘井
[用法] 形容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一般作谓语、定语。
[结构] 复杂式。
[辨析] ①~和?有备无患?;都是?事先做好准备工作?的意思。但~没有强调?无患?;前面可以加?必须?、?应该?等词;?有备无患?明确提出?无患?;意思较~多了一层。②见?防患未然?(289页)。
[例句] 为了迎战本届世界 乒乓球 锦标赛;中国队~;加紧训练。
[英译] take precautions beforehand
未雨绸缪 成语接龙
缪力同心 心直口快 快心满意 意气扬扬 扬威曜武 武爵武任 任其自流 流水行云
云趋鹜赴 赴险如夷 夷然自若 若离若即 即事穷理 理直气壮 壮发冲冠 冠山戴粒
粒米束薪 薪桂米珠 珠光寳气 气宇轩昂 昂昂不动 动心忍性 性命交关 关怀备至
至诚高节 节上生枝 枝附叶著 著述等身 身单力薄 薄唇轻言 言约旨远 远涉重洋
洋为中用 用之不竭 竭泽而渔 渔阳鼙鼓 鼓乐齐鸣 鸣鹤之应 应天从人 人贫智短
短叹长吁 吁地呼天 天高云淡 淡而不厌 厌难折冲 冲坚毁锐 锐不可当 当世才度
度己失期 期颐之寿 寿满天年 年复一年 年轻力壮 壮气吞牛 牛衣对泣 泣麟悲凤
凤凰来仪 仪静体闲 闲非闲是 是非得失 失时落势 势如破竹 竹篱茅舍 舍生取谊
谊不敢辞 辞巧理拙 拙嘴笨舌 舌剑唇枪 枪声刀影 影只形孤 孤掌难鸣 鸣金收军
军法从事 事与心违 违天害理 理冤摘伏 伏法受诛 诛尽杀绝 绝仁弃义
用未雨绸缪 造句
1) 人类在遭受到同样的灾难时总是吃一堑长一智的,大 自然 为了使人类能够学会未雨绸缪而制造了诸多的灾难。
2) 这无疑告诉我们,教师只有平时注意学习和积累各种知识,丰富和充实自己,未雨绸缪,有了浓厚的功底,在课堂上才能出口成章,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3) 伊莎贝尔:好了,我的朋友们,我建议我们先养精蓄锐,以便能严阵以待,快速行动。当战争再度来临时我们要做到未雨绸缪。
4) 尽管到目前为止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尚充足,住房抵押贷款方面还不存在明显的流动性问题,但纵观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蒸蒸日上,如火如荼的成长势头,对即将出现的住房抵押贷款资金问题未雨绸缪的必要性就显而易见了。
5) 那你就再多办一些班,同时增加科目,什么电工,焊工,车辆驾驶之类的就多开办建一些,将来的各种建设任务肯定会增加,这会儿未雨绸缪是很有必要的!
6) 未雨绸缪固然好,临渴掘井尚可博。
7) 先想到义,再想到利,未雨绸缪,谋定而后动。
8) 未雨绸缪之际,对手已展开强烈的广告攻势。
9) 谁要是未雨绸缪,谁就一定吉星高照;谁要是只顾眼前,谁的情况一定不妙。
10) 本着未雨绸缪的宗旨,各位同学应及早温习功课,以迎接考试。
11) 如何预测这些变化,未雨绸缪,取访市场纺先机,对企业的未来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12) 造林是防止土壤流失最好的未雨绸缪之计。
13) 与其临渴掘井,不如未雨绸缪,战略竞争观念是防止企业陷于战术竞争旋涡的救生圈。
14) 为了迎战本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国队未雨绸缪;加紧训练。
15) 为了孩子日后读书所需,他未雨绸缪,帮孩子们存了基金。
16) 你们要懂得未雨绸缪,认真上课,这样在考试时才不会后悔。
17) 景气持续不佳,我劝他未雨绸缪,先行储蓄,万一失业了也可撑下去。
18) 有的人觉得,未雨绸缪、计划长远的生活与及时行乐同样重要。
19) 要防震灾,在平时就宜未雨绸缪,做好防灾准备。
20) 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内农业会受影响,如不未雨绸缪,农民将会使受损严重。
21) 每年夏天都会缺水,政府当及早未雨绸缪,改善水利设施。
22) 别笑我过虑,我这是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23) 台风还有几天才到,未雨绸缪,现在把准备工作做好了,到时候就不用慌忙了。
24) 人们应该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认识到节流和开源同样重要。
25) 因为这样的灾难不大可能发生,所以未雨绸缪的好处很难估计,除非它是在千钧一发之际戏剧性地挽回了局面。
26) 我们要未雨绸缪,把房子盖牢些,把桥建稳些,尽量减少地震的损失。
27) 兵临城下,挑战在前,未雨绸缪,主动面对。
28) 劝你们与其临渴掘井,不如未雨绸缪,以免后悔来不及。
29) 面对生活,我们应该未雨绸缪,考虑下一步的事情。
30) 面对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我们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
31) 对于一个需要未雨绸缪的事情,拖延毫无意义。
32) 年轻时就要未雨绸缪,为年老生活所需做好储蓄。
33) 要预防土石流,就得未雨绸缪,先做好山坡地保护 措施 。
34) 土星可能浅谈未雨绸缪和预算节省您的财务 经验 .
猜你喜欢:
1. 关于未雨绸缪的成语故事
2. 未雨绸缪有什么成语典故
3. 有备无患的典故
4. 关于未雨绸缪的经典故事
5. 得心应手的成语典故
叩马而谏的典故是什么?
商代晚期的帝王,多是*暴之主,一味追求享受安乐。商代的贵族也多酗酒,据现代人分析推测,由于当时的盛酒器具和饮酒器具多为青铜器,其中含有锡,溶于酒中,使商朝的人饮后中毒,身体状况日益下降。商末帝纣,却是一个好色好酒的人,<<史记·殷本纪>>称:"(纣)以酒为池,县(悬)肉为林,使男女裸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后人常用"酒池肉林"形容生活奢侈,纵欲无度。商纣的暴政, 加上酗酒,最终导致商代的灭亡。周代在商人的'聚集地曾发布严历的禁酒令。
以酒误事误国的例子在古代不可胜数,楚恭王与晋国的军队战于鄢陵,楚国打了败战,楚恭王的眼睛也中了一箭,为准备下一次战斗,召大司马子反前来商量,子反却喝醉了酒,无法前来。楚恭王只得对天长叹,说"天败我也"。将因酒误了战事的子反杀了。只得班师回朝。帝王因酒误事有时也是好事,如齐桓公因为醉酒,将帽子丢了, 齐桓公为此事感到羞耻,于是三天都不上朝,恰逢粮食荒,管仲只好自作主张,打开公家的粮仓,救济灾民。灾民欣喜若狂,当时流传的民谣说:(齐桓公)为什么不再丢一次帽子啊!
成语牝鸡司晨的典故
成语故事商朝末年,伯夷与叔齐是孤竹国国君的儿子,孤竹君后,两人互相推让不愿为王,跑到周文王那里。文王后,武王要出兵讨伐暴君商纣王,伯夷与叔齐拉着武王的马劝谏他说:“父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
解释勒住马头进行规劝。形容竭力进行劝谏。
民间传说
相传三千多年以前,殷纣王荒*无道,政苛刑酷,百姓怨声载道,诸侯众叛亲离。周武王统一西北地区以后,亲率兵将四万五,兵车三百辆讨伐殷纣。八百诸侯齐会于孟津,共商破敌大计。 孟津当时是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重要渡口,也是通往朝歌(今河南安阳一带)的要道。当周武王设坛盟誓、挥师北渡的时候,孤竹国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赶来,跪拜马前。指责武王说:“你父亲而未葬,就动干戈,这能算孝吗?你作为商朝的臣子,竟敢发兵讨伐天子,这能算忠吗?”武王左右的兵将要杀掉他们,姜太公马上制止说:“他们也算是有义气的人呵!”说罢,让人把他们推开了,武王率领队伍,直发朝歌。牧野(今河南淇县一带)一战,纣王的奴隶兵纷纷倒戈。武王大胜,攻克朝歌,统一了天下,建立了周朝。 伯夷、叔齐羞于对周称臣,又耻于吃周朝的粮食,他俩隐居在首阳山上,饥了采些野果野菜,渴了喝些泉水维持生命。后来遇到一个采野菜的老妇人。老妇人问明缘故,对他们说:“普天下都是周王的土地,所有的人都是周王的臣民,你们哪里能例外呢?”伯夷、叔齐听了,遂绝饮断食而,人们将他俩埋在首阳山的顶峰。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的地方,后来就叫做叩马。还有一种说法说伯夷、叔齐是扣马缰而谏,因而也称扣马。
成语以屈求伸的典故
成语牝鸡司晨的典故
商纣王进攻苏国得到美女“妲己”,妲己看到蚂蚁爬上铜火盆被烫,就告诉商纣王,纣王命人做两根铜柱,把绑在铜柱上,用火烧热铜柱叫“炮烙”。周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后感慨地说老母鸡一旦打鸣,家境就要衰落了。
殷商时期,暴君纣王每天只知道吃喝玩乐,过着奢华荒*无耻的生活,纣王对忠臣们的话毫不理会,只听信他的爱妃妲己的话。商朝的忠臣比干因为向纣王进忠言却被纣王杀了,还被开胸挖心,说要看比干长的什么心眼,纣王的行为引起了群臣百姓的强烈反抗。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带兵讨伐纣王,周武王的部队在距离朝歌七十里的牧野就跟纣王的部队开战了,周武王在牧野誓师时说道:过去说雌鸡没有晨鸣之道,雌鸡代替雄鸡打鸣则家尽,妇人夺取丈夫的政权则国家要亡,纣王一味的听信妲己的谗言胡乱施政,是纣王亡国的根本。纣王收到消息武王反叛,便带着他的七十万人马迎敌,只是他的这些手下早就对他恨之入骨纷纷倒戈。纣王自己把自己逼到了绝路,他只好逃回朝歌自焚了结了。
成语有哪些典故
成语以屈求伸
拼音yǐ qū qiu shēn
解释屈:弯曲;伸:伸直伸展。用弯曲来求得向前伸展。比喻以退为进的策略。
出处《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典故一
公元前十一世纪时,八十老人姜子牙曾任商朝下大夫,因见纣王荒*无道,便弃官逃往西岐本想自投西伯姬昌,又怕被人耻笑,所以暂时隐居在渭水河边的小村庄里,以待时机。 一天, 他正在渭河边钓鱼解闷,有一樵夫武吉担柴路过,,见他竟用直钩钓鱼,还离着水面三尺远,鱼钩上也没挂香饵,便问长者贵姓。姜尚答道:姓姜名尚,字子牙,号正熊。武吉叹了口气说:真是有志不在年高,无谋空言百岁。象你这样愚拙的人,还自号正熊,实不相称!姜尚微微一笑:老夫钓鱼是假待机进取是真。然而要钓王与侯,宁在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武吉道:你哪像王侯倒像活猴。说罢,就担起柴担进城去了。
不料武吉进城失手打了守门的军士招来杀身大祸,巧逢西伯姬昌路过,得知武吉是个孝子,家中有老母无人奉养,便赠与黄金十两,命他回去安顿好老母再来领罪。老母绝望,便带武吉来向姜尚求教解救之法。姜教他如此这般,从此武吉只在乡中干活,不再进城去了。 光阴似箭,不觉又是一个春天。一日,西伯来到渭河边踏青打猎。忽听有人唱道:凤非乏兮麟非无,但嗟治世有污。龙兴云出虎生风,世人慢惜寻贤路hellip;hellip;姬昌命人将歌者找来,见是武吉,大喝道:你怎敢欺我,不来领罪,反在此唱歌?武吉便照实说了,并说这歌也是姜尚所作,姬昌认为姜尚必是贤者,便当即赦免了武吉的罪,命他带路来河边寻访姜尚。姜尚为试姬昌的诚心,未理采而避入芦苇丛中。姬昌求贤心切,三日后,又封武吉为武德将军,再次带路,亲率百官一同再访姜尚,封为太公。 后来太公辅佐文王,随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
典故二
韩信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钓鱼换钱维持生活,经常受一位靠漂洗丝棉老妇人的周济,屡屡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和冷遇。一次,一群恶少当众羞辱韩信。有一个屠夫对韩信说:你虽然长得又高又大,喜欢带刀配剑,其实你胆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话,你敢用剑你的`配剑来刺我吗?如果不敢,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韩信自知形只影单,硬拼肯定吃亏,再说,大丈夫能屈能伸,不能为了一时之利而不顾长远之计。于是,当着许多围观人的面,从那个屠夫的裤裆下钻了过去。史书上称跨下之辱。
1、姜太公钓鱼
太公姓姜,名尚,西周时人,曾辅佐周武王灭了商朝。据民间传说,太公在出仕之前,隐居於渭水(在今陕西省境内)之滨。
他常拿一根不带鱼饵的直钩钓竿,在水面上凭空钓鱼。一些樵夫看到他这样钓鱼都发笑。太公说:”我不是想钓真的鱼,而是想钓一位贤明的君主。”
太公就这样期待了几十年,到他快八十岁的时候,周武王的父亲周文王得知太公有治国才能,亲自请他出来做了丞相。
2、味如鸡肋
三国时期,曹操带领军队攻打一个城市,很长时间没有攻打下来。这时候,他感到进推两难:撤退吧,就前功尽弃,实在可惜;继续攻打下去吧,又实在没有取胜的把握。一天他在吃鸡的时候,感到这情形就像是吃鸡肋:实在没有多少肉可以吃,可是丢掉又舍不得。这时候有人来问他”今天晚上的口令是什麼?”他就随口回答”鸡肋。”
3、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画家叫文兴可,善於画竹子。他在自己的住房周围,栽了许多竹子,一年四季,常去观察竹子的不同姿态与变化。因而对竹子的形象非常熟悉,所以他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宋史·文同传》里说:”当时人们纷纷请他画竹子,送去的绢,堆了一大堆,他有时厌烦地把它们扔在地上。”
当时,文兴可的一位很要好的朋友兆补之写了一首诗赞扬他的绘竹艺术,其中有两句:”兴可画竹时,胸有成竹。”
4、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世人称她孟母。孟子小时候,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祭拜之类的事,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
他的母亲说:“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孟子学习会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节。
孟母说:“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等孟子长大成人后,学成六艺,获得大儒的名望.君子以为这都是孟母逐步教化的结果。
5、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率领水陆大军,号称百万,发起荆州战役,然后讨伐孙权。
孙权和刘备组成联军,由周瑜指挥,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市西北,一说今嘉鱼东北)一带大破曹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之战是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也是孙、曹、刘各家都派出主力参加的唯一的战事。
百度百科-味如鸡肋
百度百科-胸有成竹
百度百科-姜太公钓鱼
百度百科-孟母三迁
百度百科-赤壁之战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