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汉武帝临终之时,托孤四位大臣,为什么只有霍光走上了权力的巅峰

2.霍光为什么能成为汉武帝的托孤大臣?是因为霍光足够忠心吗?

3.汉武帝临终之时托孤四位大臣,为何后来唯独只有霍光成功了?

4.汉武帝临终托孤的四位辅佐大臣中,为何还有一个异族人?

5.汉武帝临终之时,托孤四位大臣,为何只有霍光走上了权力的巅峰呢?

汉武托孤_汉武托孤意思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解析:

为什么汉武帝要托孤

霍光,字子孟,他是骠骑大将军霍去病的弟弟。霍光的爸爸叫霍仲孺,是河东郡平阳县人。霍仲孺在县衙里当过小官,后被派到平阳侯家里当小差官,他和平阳侯家的侍女卫少儿私通,卫少儿生了霍去病。霍仲孺回家后娶了妻子生下霍光,他便和卫少儿没有了关系。

过了好长时间,卫少儿的妹妹卫子夫受到了汉武帝的宠爱,当上了皇后。霍去病因为是当今皇后的姐姐的儿子,所以也很受宠爱。他长大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霍仲孺,可还没去看望他的爸爸,就被任命为骠骑大将军攻打匈奴。他经过河东郡时,河东太守自己到边界上迎接霍去病,替霍去病背着弓和箭,在前面带路。他们到了平阳站的驿馆,霍去病便让他的手下去接霍仲孺。霍仲孺跑着进去拜见霍去病,霍去病跑上前,跪在地上说:“我以前不知道自己是您的儿子!”

霍仲孺跪在地上磕头,说:“我这个老头子把生命交给将军,是老天爷的安排啊!”霍去病给了霍仲孺许多田地房屋和奴婢,然后离开了。

霍去病攻打匈奴回来,又从平阳经过,他就带了霍光来到长安,这时霍光才十几岁,汉武帝让他做了个郎官,后又慢慢地升为侍中,掌管尚书下面各部的事务。霍去病死了以后,霍光当上了奉车都尉和光禄大夫,汉武帝出宫时,他驾驶马车,回宫后就侍奉皇帝,出入宫廷20多年,非常小心谨慎,从没犯过错,汉武帝非常信任他。

在征和二年,太子刘据被江充陷害,被迫自杀,三子燕王刘旦,四子广陵王刘胥都有很多过错,都不能当皇帝。这时汉武帝已经老了,宠姬钩弋夫人赵婕妤有个儿子,汉武帝想让他做皇帝,让一位大臣帮助他治理国家。汉武帝认为,只有霍光能帮助小皇帝治理国家。于是汉武帝就让黄门署的画师画了一幅周公背着成王接受诸侯拜见的画赐给了霍光。

在复元二年的春天,汉武帝到五柞宫去玩,他的病情突然加重了,霍光流着眼泪说:“皇帝你如果死了,应让谁当皇帝呢?”汉武帝说:“您还没有明白上次我送您那幅画的用意吗?我的小儿子当皇帝,您就像周公那样帮助他治理国家。”霍光磕头推让说:“我比不上金日石单。”金日石单也推让说:“我不是汉族人,我比不上霍光。”汉武帝就让霍光当了大司马大将军,金日石单当了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当了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当了御史大夫,四人都在汉武帝宫中床前跪下,接受遗诏,帮助年幼的小皇帝。第二天汉武帝死了,太子当了皇帝,他就是孝昭皇帝。昭帝那时才8岁,国家大事全由霍光来决定。

霍光脾气温和,身材高大,皮肤白净,眉目清秀,胡须长得也很美。他每次进殿门,停和走都有一定的位置。郎仆射偷偷记下他走和停的位置,仔细察看,每次都一样。他就是这样小心,认真。起初帮助昭帝治理国家的时侯,一切政令制度都由霍光制定的,官员和老百姓都称赞他品德高尚。有一天夜里,殿里出了件奇怪事,大臣们非常害怕,霍光害怕发生变动,他就召见保管凭证、玉玺的官员,要收取他保管的玉玺。这位官员不肯给他。霍光想要去夺,保管玉玺的官员拿着剑说:“我的头可以给你,玉玺绝不能给你!”霍光认为他做得对,第二天就提拔他做了大官。老百姓听后都称赞霍光。

汉武帝临终之时,托孤四位大臣,为什么只有霍光走上了权力的巅峰

汉武帝临终之时,给他的儿子汉昭帝选了四个辅政大臣——2个“车夫”,1个“马官”,1个“财政部长”。这里面既没有所谓的“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影子,也没有一个是被证明过有出色治政才能之人。

甚至,有人认为所谓的武帝托孤实际上是一场四个人导演的,而接下来在几个人之间也确实发生了一场,结果是只有霍光一人走上了权力的巅峰,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一、武帝的托孤标准

公元前87年二月十二乙丑日,病重中的汉武帝将年仅8岁的幼子刘弗陵立为皇太子。次日,任命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驸马都尉金日磾[jin mì dī]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诏命四人共同辅佐幼主。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汉武帝的这四个辅政大臣原本的官职都不高,霍光和金日磾主要负责的是汉武帝的銮驾,霍光负责正车,金日磾负责副车。

上官桀还好一点,位列九卿,官拜太仆,负责皇帝的舆马和马政,而他擅长的也刚好是养马。四个人里面能力最突出的是桑弘羊,汉武帝后期的很多经济政策都是出自于他手,只不过他犯过几次错,所以官职没升上去,到托孤之时只不过是个搜栗都尉,但是干的却是大司农的活,算是汉武帝手下的财政部长。

所以,很显然,在汉武帝选择辅政大臣的标准里,能力并不是最主要的。毕竟此时的刘弗陵年仅8岁,一切的权力都将掌握在辅政大臣手里。为谨慎起见,汉武帝最看重的只能是——信任。

霍光是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金日磾是匈奴休屠王的儿子,两个人看起来天差地别,但是在汉武帝这里却非常类似。

他们都在宫中服侍武帝数十年之久,而且每每武帝所安排的事,他们都能做得妥妥当当,从未犯过大的错误,对于汉武帝这样一个比较挑剔的人来说,二人所作所为殊为难得,所以,他们是汉武帝最信任的人,只不过因为金日磾匈奴人的身份,才让他屈居霍光之下。

桑弘羊早在武帝当太子的时候,就是他身边的伴读书童,可以说是武帝看着他一点点成长起来的。而上官桀则是凭借精湛的演技取得了武帝信任,比如武帝出游,风大他把车盖拿下来给武帝挡风,下雨他给武帝挡雨,马瘦了他说因为武帝身体不好、无心养马等等。

虽然说武帝对他们四个都非常信任,但是他们是不是都值得信任呢?我们还要再看一看他们接下来都做了什么。

二、辅政大臣之间的矛盾根源

我们再来看一下武帝给这四个辅政大臣封的官职:

1、霍光: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

2、金日磾:车骑将军

3、上官桀:左将军

4、桑弘羊:御史大夫

可以看得出来,尽管说四个人都是辅政大臣,但是相比之下,霍光的权力却要比三个人加起来还要大,他可以说是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甚至行使着代皇帝批阅奏折、审理上书的权力,而其他三个人与其比起来,则要逊色得多。换句话说,其他三个人如果有什么政治诉求的话,首先是要经过霍光批准的,一旦霍光无法满足他们,政治裂痕的产生自然也就不可避免了。

三、政治裂痕的产生

由于金日磾在汉武帝死后一年便去世了,所以也避免了参与这场政治斗争,问题主要集中在上官桀、桑弘羊以及另外两个皇戚的身上。

他们都有些什么政治诉求霍光没有满足呢?我们来一一聊聊看:

1、上官桀

公元前83年,汉昭帝刘弗陵十二岁,他的姐姐鄂邑盖长公主(汉武帝之女,受武帝之命在宫中照顾年幼的昭帝)开始为他选后。这时,上官桀便动起了脑筋,他和霍光本就是亲家,他的儿子跟霍光的女儿生了一个女儿上官氏,此时年仅5岁,而上官桀却希望这个女孩能够进宫当皇后。结果,被霍光以孩子太小为由一口回绝了。

2、鄂邑盖长公主

盖长公主的夫君盖侯王充耳死了以后,她就养了一个面首叫丁外人。

上官桀在霍光那里碰了钉子以后,就想起了他的儿子上官安跟丁外人关系不错,于是就通过丁外人的关系联系上了长公主,成功将上官氏送进了官,而条件就是帮助长公主,为丁外人打开封侯之路。(按照西汉惯例,公主一般是配列侯的,丁外人如果能够封侯自然身份也就转正了)

然而,不但丁外人封侯的诉求也被霍光给否了,连当个官的要求也没能得到满足。

3、桑弘羊

从资历、功劳、能力等几方面来讲,桑弘羊自认都是在霍光之上的,所以他一向对霍光爬到自己头上不太服气。看着霍光时不时地提拔人上去,桑弘羊也想让自己同族子弟沾沾光,结果,每次他提出要求,霍光都给搁置了,两人的嫌隙自然也就越来越深了。

4、燕王刘旦

确切来说,燕王刘旦(汉武帝三子)并不是对霍光不满,而是对父亲汉武帝和弟弟汉昭帝。明明他才是武帝尚在的最年长的儿子,却没能当上继承人,所以他一直认为是父亲偏心,对弟弟的仇恨更是越来越大。

虽然刘旦与上面三个人恨的人略微有些不同,但是追求权力的目的却是一样的,所以很自然的四个人便走到一起成为战略盟友,奔向他们的战略目标——”除掉霍光,推燕王称帝“。

四、”反霍光联盟“的失败

”反霍光联盟“最初的想法还是很简单的,只要忽悠一下小皇帝刘弗陵,就可以轻松把霍光拿下了。于是,由上官桀等人准备霍光的”反面材料“,再借燕王刘旦的名义,趁着霍光不在的机会,找汉昭帝弹劾霍光。

看起来确实挺顺利,他们很轻松就把奏折送到了汉昭帝刘弗陵的手上,可问题是他们实在是太低估这个小皇帝了。当时年仅十四岁的刘弗陵直接在朝堂之上,表明”霍光是忠臣,奏书是的“,不但保全了霍光,还给燕王刘旦等人留了面子,简直一举两得。

不过,”反霍光联盟“显然并不打算善罢甘休,既然小皇帝这里无法打开突破口,那就直接找霍光下手吧。

于是,他们便由一直躲在暗处的鄂邑盖长公主出面邀请霍光到府上饮宴,并在宴席之上将霍光杀死,再进宫控制小皇帝,迎燕王刘旦入京称帝。可是,最终还是败露了,不但霍光没被杀,反而上官桀、桑弘羊被灭族,燕王和长公主畏罪自杀。

至此,当初武帝留下的四个辅政大臣,仅仅剩下了霍光一人,他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权倾朝野的那个人。

复盘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之所以霍光会成为站在权力巅峰那个男人,一方面是因为上官桀、桑弘羊等人犯错误给了他机会,另一方面也跟武帝当初的安排不无关系。

正因为武帝赋予霍光的权力得不到有效的制衡,才保证了霍光可以更加自如地应对。当然,也正因为武帝的这一安排,才保证汉室江山没有走上歪路。依照上官桀的,他是打算在燕王进京之后除掉他,自己当皇帝的。

反观霍光,虽然此后独揽大权十余载,废立过皇帝,却并未有过代刘称帝的迹象。汉武帝终究没有看错霍光,后来的孝宣中兴,其中也有霍光不小的功劳。

霍光为什么能成为汉武帝的托孤大臣?是因为霍光足够忠心吗?

汉武帝生前给汉昭帝安排了四位托孤大臣,这四位大臣分别是霍光,桑弘羊,上官桀,金日磾。四人之中只有霍光能够大权在握,不仅仅是因为霍光为人小心谨慎,能力超群。还因为当时的汉昭帝刘弗陵对霍光极为信任,并且霍光重用刘氏皇族成员,缓和了权臣与皇室之间的矛盾。所以霍光才能够一步步的在朝中站稳脚跟,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巅峰。

霍光在汉武帝时期步入仕途,为官谨慎,步步为营,也一点点得到了汉武帝信任,以至于后来成为了汉武帝托孤大臣之一。霍光成为辅政大臣时,汉昭帝刘弗陵年纪尚小,但是这个小皇帝对霍光极为信任。当桑弘羊,上官桀想尽办法扳倒霍光的时候,汉昭帝都将霍光一次次的保护下来。霍光也没有辜负刘弗陵的信任,在霍光掌权期间他内政修明,轻徭薄赋,扭转了汉武帝后期连年征战所造成的国库空虚,国力下降的局面。并且在刘弗陵的保护下,霍光先后除掉了桑弘羊和上官桀,而另一个托孤大臣金日磾则在刘弗陵继位一年多后去世。就这样,托孤四大臣的权力都集中到了霍光手中。

当霍光集大权于一身时,有人曾提醒他,不要忘记刘氏皇族的力量。这时候的霍光也意识到,只有皇帝的支持是不够的,于是他开始大力重用皇室贵族,将刘氏王公诸侯安插在重要的岗位上,这样一点点消除了贵族对霍光的意见,使自己获得了更多人的支持。

霍光虽然是权臣但不是奸臣,他辅佐皇帝期间一心以江山社稷为重,为汉朝中期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即使集大权于一身,但是霍光对皇位从未有半点窥视,也因此后人大多将霍光与周公所对比。

汉武帝临终之时托孤四位大臣,为何后来唯独只有霍光成功了?

汉武帝是信任霍光的,可是并非非常信任。如十分信任霍光,就不用让几个大臣一同辅政,直接让霍光做就好了,汉武帝这样做也是为了互相制衡。作为一个皇帝,很难做到十分信任一个大臣,由于人心会变。

汉武帝晓得霍光能掌控大局,由于信任,所以布置他做托孤大臣。历史上也曾呈现托孤大臣篡位的事情,可是霍光是不可能篡位的。1.霍光没有领兵打仗的阅历,他的手下也没有心腹和死党。2.霍光出身卑微,他之所以可以得到汉武帝的喜爱,是其兄弟霍去病的提携,如没有霍去病的协助,他可能还是小官的儿子。3霍光性格谨小慎微,他跟随汉武帝时没有犯过错,所以能得到汉武帝的信任。

霍光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兄弟,卫青是其舅舅。对汉武帝来讲,卫青、霍去病二人,都是其爱将,都用实践行动证明了对汉武帝、对汉王朝的忠实,因而也爱屋及乌信任霍光。而霍光自从政以来的表现,也证明了他的忠实,值得信任。霍光自被霍去病带到长安后,在汉武帝跟前学习,潜移默化,才能大增。汉武帝交给他的任务,完成的又快又好,且很有本人的思想和见解。汉武帝私自察看,长期看在眼里,内心对其非常认可。霍光为人为官慎重,趋于激进,和他的哥哥霍去病构成鲜明比照。对汉武帝来讲,在暮年百业凋敝,亟待养精蓄锐的状况下,还是用一个激进的人比拟好。

霍光在成为辅政大臣前并没有什么功绩,他只是个得到信任的勤务长。固然他并没有功绩,可是能得到皇帝的选拔,担任重要职位,他肯定会感恩戴德,尽心尽力辅政。汉武帝想要的就是这样的效果,其实,几位辅政大臣的出身都不高。

汉武帝临终托孤的四位辅佐大臣中,为何还有一个异族人?

汉武帝临终之时任命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为托孤大臣,其中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掌管全国军政大权,桑弘羊为御史大夫监察百官,上官桀为左将军,金日磾辅佐大将军霍光。而这四位辅政大臣以霍光居首。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公元前86年金日磾跟随刘彻病逝。

霍光最终胜出的原因如下:

一,汉武帝早有安排

四大辅政大臣中,霍光和金日磾是最受汉武帝信任的人,以汉武帝的精明,在世时就已经安排好了一切,有意培养霍、金二人掌握大权。但金日磾在昭帝刘弗陵继位后不久就去世了。

剧照

二,霍光掌握兵权

霍光是大司马大将军,相当于三军总参谋长,实际掌握着汉帝国的兵权;金日磾是车骑将军,相当于陆军司令,也有一定的兵权;而上官杰仅是左将军,相当于副总参谋长,无实权;桑弘羊是御史大夫,虽位列三公,但手无兵权。

三,汉昭帝非常精明

上官杰和桑弘羊几次设计陷害霍光都给汉昭帝识破了,昭帝对霍光的信任度越来越高。

剧照

四,霍光做事既持重又果断

在获悉上官杰、桑弘羊与燕王刘旦勾起意图谋反所,霍光果断先下手为强,迅速平定了叛乱,除掉了政敌。至此开始,大权独揽,把持朝纲二十多年,对皇室忠心耿耿,是昭宣盛世实际缔造者。

所以最后霍光走上了权力巅峰,但是霍光没有辜负汉武帝的托孤之重,为汉朝的统治和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他执政时期取休养生息的措施,多次大赦天下,鼓励农业,使得汉朝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对外也缓和了同匈奴的关系,恢复和亲政策。这段时期和后来的宣帝朝被合称昭宣中兴,史家认为西汉自文景之治后,被武帝穷兵黩武政策所耗空的国力在这段时间得到了恢复。这些可以说都是霍光的功劳。

剧照

汉武帝临终之时,托孤四位大臣,为何只有霍光走上了权力的巅峰呢?

汉武帝临终托孤的四位辅佐大臣中,唯一的异族人就是车骑将军金日磾。

金日磾之所以能够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并且重用,主要是金日磾原本是休屠国的王子,战败后沦为专门为养马的奴隶。就算是在这样的逆境中金日磾也依然保持着自己独有的气质,并没有与其他奴隶一样卑躬屈膝。汉武帝在某次巡察马厩时,一眼便注意到了金日磾的特立独行。后来便将他安排到自己身边来做事。

金日磾在汉武帝身边侍奉几十年,不管交给他什么事他都能妥当地完成。而且他为人非常谨慎,从来不与汉武帝直视,也不亲近皇帝赏赐的宫女。就算是汉武帝要纳他的女儿进宫,他也拒绝了这样的殊荣。在看见自己的大儿子在宫中与汉武帝勾肩搭背,更是气不打一处来。直至后来不能容忍大儿子与宫女们嬉闹,一怒之下便杀掉了长子。让汉武帝为此雷霆,金日磾跪着将原因说出。汉武帝心中难过的直流泪也找不到金日磾 的错。

金日磾身为一个异族人,并没有因为出身而生有二心。任何时刻他都以汉武帝的安危为主。就算是救了皇帝的性命,他也没有因此恃宠而骄,反而是非常的恭敬和低调。

所以汉武帝在病危前将刘弗陵托付给金日磾 ,并封他为秺侯。金日磾却借故推托不肯受封。心甘情愿地做霍光的副手,一起共同辅佐刘弗陵。后其病危时汉昭帝封他为侯爵,死后葬礼也按侯爵封号办理。

纵观金日磾的一生,可以说就是默默奉献、平凡的光阴。没有与他同时代的哪些个将军、大臣们的功劳,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才是最最值得汉武帝相信放心的辅佐大臣。

公元前88年即后元元年,一代雄主汉武帝刘彻驾崩的前夕。他已经认识到人不可能长生不老,开始一步一步准备后事。他命人绘制一副图画《周公负成王朝诸侯图》,特意命人交给时任奉车都尉霍光。?

数月后,后元二年二月。处于弥留之际的汉武帝悉数将霍光、驸马都尉金日磾、太仆上官桀、搜粟都尉桑弘羊招致面前,嘱咐身后事。

汉武帝筛选出来的四人,可谓是各有千秋,各具本领。

桑弘羊,贾人出身,十三岁便成为宫中侍卫。汉武帝期间,以搜粟都尉之职代领大农令,主管全国财政。卫青和霍去病奔赴数千里外,来往杀敌立功受赏,人吃马喂,所耗费的钱财粮草,全由桑弘羊统辖的大农官署支出。仅仅卫青一次性获得的赏赐便有二十万斤金。

为了维持帝国如此庞大开销,桑弘羊不惜代价逆流而上,将官民视为个人巨额财富来源的酒曲以及盐铁售卖的权限,上奏汉武帝刘彻请求收归国有,为此得罪官员及百姓,一时间哀怨四起。

汉武帝洞悉其忠心及才能,在临终前将其拔升为御史大夫,主管全国风纪。但遗留的官营盐铁以及酒曲专卖问题越演越烈,在汉昭帝刘弗陵时期爆发了一场著名的辩论,即《盐铁论》,使得桑弘羊处于千夫所指的窘境,却依然保证了帝国在不加赋的境况下府库充盈。

上官桀,出身于羽林期门郎,负责引领官员至各殿门。上官桀之所以被汉武帝看重,全得自于上官桀突降的一场批评意外获得的。

汉武帝大病初愈,静极思动去看望豢养的马匹,看到的结果是,马竟然都是面黄肌瘦,无精打。汉武帝大怒,准备重责负责人。而负责此事的正是上官桀,上官桀见到汉武帝之后,并不是百般抵赖,而是立刻涕泪横流,哭诉道,?臣闻圣体不安,日夜忧惧,意诚不在马。?言未卒,泣数行下。上以为忠,由是亲近,为侍中。

如果仅是靠口舌之利获得信任,没有其他的才能,时间一长只能是被遗忘在角落之中。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李广利奉命远征大宛,时任搜粟都尉的上官桀也随军出战。因郁成国攻杀千余名汉军将士,李广利命上官桀率军征讨。上官桀一战攻破郁成国,郁成国国主脱逃,进入康居国。上官桀马不停蹄的追击过去,康居国惧怕重蹈郁成国的覆辙,便将郁成国主献给了上官桀,上官桀遂立大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