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事卫星_海事卫星电话怎么拨打手机
1.海事卫星的基本特点
2.海事卫星电话搜索不到卫星
3.中国有自己的海事卫星吗?
4.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介绍
5.海事卫星系统的海事卫星系统的优缺点
6.海事卫星的主要功能
7.海事卫星的海事组织
海事卫星除广泛用于电话、电报、电传和数据传输业务外,还兼有救援和导航业务。这个系统把船只航向、速度和位置等数据随时传送给岸站,并存贮在岸站控制中心的电子计算机里,因此船只一旦在海上遇难或船上发生紧急事件,岸站就可迅速确定船只所在海域的具体位置并及时组织营救。这个系统也能为海上船只导航。
海事卫星的基本特点
海事卫星(Inmarsat)通信系统由海事卫星、地面站、终端组成。
岸站,是卫星通信的地面中转站。船站就是海上用户站,设置在航行的油船、客轮、商船和海上浮动平台上。船站的天线均装有稳定平台和跟踪机构,使船只在起伏和倾斜时天线也能始终指向卫星。
海上船舶可根据需求由船站将通信信号发射给地球静止卫星轨道上的海事卫星,经卫星转发给岸站,岸站再通过与之连接的地面通信网络或国际卫星通信网络,实现与世界各地陆地上用户的相互通信。
海事卫星,系统规定在船站与卫星之间采用L频段,岸站与卫星采用双重频段,数字信道采用L频段,FM信道采用C频段,因此对于C频段来说,船站至卫星的L频段信号必须在卫星上变频为C频段信号再转发至岸站,反之亦然。
海事卫星电话搜索不到卫星
传统海事通信采用短波频率,受电离层起伏和大气干扰的严重影响,通信质量和可靠性不高。
海事卫星和船站间的上、下行线路采用传播损耗和雨致衰减相当小的L波段(上、下行为1.6/1.5吉赫),对通信十分有利。岸站和卫星间的上、下行线路又采用微波C波段,便于与国际卫星通信系统连接,实现全球范围通信。船只遍布在辽阔的海域里,通信业务零星分散,所以海事卫星通信使用按需分配通信方式。
中国有自己的海事卫星吗?
天气影响、位置问题。
1、天气影响。海事卫星电话需要在开阔的地方使用,如果遇到恶劣的天气,如大雨、暴风雪等,会影响卫星信号的接收。
2、位置问题。海事卫星电话需要在开阔的地方使用,并且需要保持足够的高度和视野,才能够搜索到卫星信号。
海事卫星通信系统的介绍
没有,海事卫星系统最初是由美国发射的三颗卫星组成的,后来在美国经营下赔钱了,遂转让给了欧洲,然后欧洲的组织又发射了两颗卫星,海事卫星应该只有5颗卫星。
跟中国不沾边,但有业务以及股权的往来。
海事卫星系统的海事卫星系统的优缺点
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是利用通信卫星作为中继站的一种船舶无线电通信系统。它具有全球(除南北极区外)、全时、全天候、稳定、可靠、高质量、大容量和自动通信等显著优点,既可改善船舶营运和提高管理效率、密切船岸联系,而且有助于保障海上人命安全。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INMARSAT)是移动业务卫星通信系统(MSS)的一种。它包括移动台之间、移动台与固定台之间、固定台与公众通信网用户之间的通信。国际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是世界上第一个全球性的移动业务卫星通信系统。
海事卫星的主要功能
由于海事卫星使用的L频段为俗称的黄金频段,虽然它的通信费用昂贵,使许多用户望而却步。然而它的种种优点,在移动卫星通信中有着不可替代性。尤其是在突发事件应用中,保持行进中的视频图像、数据通信,在扎营后快速地建立通信枢纽,海事卫星系统在国内外都是占着首要地位。
Ku波段卫星系统
因为Ku波段的天线波束尖细,同一频段的地球站之间可以做到互不干扰。该特性给Ku波段卫星系统带来了一个最大的优点,频率复用。同一频率可以同时提供给许多卫星通信系统使用。从而其通信费用大大低于L波段。可是,这一优点也给Ku波段卫星通信系统带来了缺点,动中通的天线制造成本高昂,应用困难。一套Ku波段动中通天线和终端售价可达到200万人民币。而一套海事卫星动中通天线和终端售价只有Ku波段的1/5价格。
海事卫星的海事组织
应急保障
海事卫星(Inmarsat)在国家历次重大自然灾害和紧急突发事件中都是救灾一线的基础保障,发挥着应急通信在关键时刻的关键作用。例如1998年的特大洪灾;2003年新疆巴楚-喀什、内蒙古以及阿尔及利亚等地震救援;大兴安岭森林火灾;2001、2002、2003年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媒体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事报道;屡次南极科考、珠峰登山活动;2008年初的南方特大雪灾救助现场;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抗震救灾等。
在此次史无前例的特大汶川地震灾害中,在震中地区的常规通信手段全部中断。海事卫星(Inmarsat)作为卫星通信系统的一种,以其便捷、可靠、不受当地地面条件影响的特点,在受灾地区成为了主要通信手段,在抗震救灾的指挥联络、新闻信息的传递等领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各级政府用于抗震救灾的组织、指挥、协调、管理;二是各种救援队伍直接的救援活动的通信联络与保障;三是灾难现场与外部必要信息管理的各种传递;四是各种新闻媒体和现场及时的采访报道,包括电话连线、传送文稿、照片和视频图像等,凸显了海事卫星通信设备在急、难、险、重等特殊条件和环境下可实现随时随地通信的独特优势。
在这次地震救灾过程中,海事卫星(Inmarsat)通信系统的全球覆盖、全天候、便携、移动、宽带通信的独特作用被广泛认知和高度肯定。例如:国家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国家地震局、公安部的特警队和消防部队、空降兵部队、总参某部、国家电网,以及新华社、央视、凤凰卫视等新闻媒体、各大电信运营商等均使用由中国交通通信中心提供保障的海事卫星设备进行通信指挥和新闻发布。
正如新闻媒体所报道的:“中断通信的四川汶川最先实现通话是利用海事卫星电话实现的”;“第一支到达震中汶川县城的部队使用海事卫星汇报灾区情况”;“新华社记者使用海事卫星传回汶川县震后的首张照片”。另有中央政府门户网、新华网、新浪网等众多网络媒体报道了此次救灾过程中海事卫星的重要作用。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水运报、中国交通报等都报道了海事卫星在救灾过程中的特殊作用。
新闻媒体
随着改革开放和各种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媒体间的竞争局面越来越激烈,面对众多的时政、灾害、战争等各种新闻事件,如何培养自己独特的、深入的新闻切入点,进行深入的追踪报道,已经成为众多新闻单位考虑的重点。传统的新闻传输较多采用SNG卫星设备,由于设备较复杂、不易操作,所以需要特别技术人员的专业支持,机动性差,甚至常常受到条件限制,不能及时到达新闻事件的现场,无法实现及时进行新闻传送,实效性比较低。海事卫星(Inmarsat)系统以其移动、便捷、高速、可靠的特性,满足了新闻媒体的行业通信需求,尤其是新一代的宽带BGAN业务,其高达492Kbps的传输速率和多种可保障带宽的业务,非常适用于媒体对大量、视频传输的需求,已经在媒体界得到了广泛使用。特别是在此次汶川地震期间,在常规通信中断的情况下,新闻媒体通过海事卫星及时地发回了灾区的和视频,让全国人民了解到灾害现场的情况,如:新华社一线新闻记者全部使用海事卫星设备向总社发布、文字等新闻。
GMDSS
全球海上遇险与安全系统(GMDSS)是国际海事组织(IMO)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技术改善海上遇险与安全通信,建立新的海上搜救通信程序,并用来进一步完善现行常规海上通信的一套庞大的综合的全球性的通信搜救系统。该系统以现代先进的通信技术为基础,依靠国际间的协作,组成全球统一的遇险安全通信网,保证以最小的时延自动发送/接收遇险报警,同时为紧急与安全通信提供有效的通信手段。海事卫星(Inmarsat)因其性能稳定可靠,满足GMDSS系统的要求,成为按GMDSS系统要求船舶必配的通信设备,海事卫星是唯一被IMO认可的GMDSS卫星通信服务系统。
海事卫星(Inmarsat)具有遇险安全通信功能,其优先级为所有通信中的最高级,其遇险报警的成功率可达99%。当船舶发生遇险事件时,可在第一时间将遇险信息发送至地面接收站,并通过专线通知搜救中心(RCC),RCC可根据船位信息快速调用周围救援船舶和飞机等展开救助行动,从而使得我国海上搜救效率提高到90%以上,从而可最大限度地保证船舶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常规通信
日常情况下,海事卫星(Inmarsat)可以作为常规通信的补充,用于商务服务。它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用户需求,提供多种通信解决手段,从普通的话音传输、传真、低速数据,短信、电子邮件、FTP、到高速的视频传输。应该说,海事卫星(Inmarsat)经过近三十年的运营,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全球移动商业卫星系统,其覆盖范围广、通信手段齐全,尤其适用于远洋的船舶通信,早已成为船舶通信的主流传输手段。同时对于陆地和航空通信,也已成为常规通信的主要补充手段。
海事卫星组织原是一个提供全球范围卫星移动通信的政府间合作机构,即国际移动卫星组织,国内习惯简称为海事卫星。海事卫星组织现已发展为世界上惟一能为海、陆、空各行业用户提供全球化、全天候、全方位公众通信和遇险安全通信服务的机构。
海事卫星通信系统主要由同步通信卫星、移动终端(包括海用、陆用和空用终端)、海岸地球站以及协调控制站等构成。海事卫星系统在海事上的应用为直拨电话、电传、传真、电子邮件、数据连接、船队管理、船队安全网和紧急状态示位标。海事卫星系统还为海事遇险救助和陆地较大自然灾害,提供免费应急通信服务。海事卫星有多种不同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通过一系列终端向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
海事卫星是集全球海上常规通讯、遇险与安全通讯、特殊与战备通讯于一体的实用性高科技产物。到目前为止,海事卫星系统和设备在我国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政府部门、国防军队、新闻媒体、海关、外交、战备通信、远洋运输、渔业船队、石油勘探、应急救灾、登山探险、民航客运、水利监测、野外作业等诸多领域。
1999年海事卫星组织改革为一个国际商业公司———国际移动卫星公司,同时保留了规模较小的国际组织机构,专门负责监督海事卫星履行遇险安全通信的责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