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鼓作气的故事简介50字

一鼓作气的故事说的是谁_一鼓作气的故事

一鼓作气成语故事如下:

春秋时,齐国发兵攻打鲁国(两国都在今山东省境)。当时齐国强大,鲁国弱小,双方实力悬殊。可是结果鲁国却以弱胜强,把齐军打得大败。据《左传》载,这次鲁国的胜利,与曹判的精明策划有很大关系。曹判既非武将,也非文臣,但深通兵法。

他得悉齐国发兵来犯,鲁庄公准备抵抗,便主动要求面见庄公。他的亲友邻人劝他: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着,你何必瞎操心?”曹判说:“那些大官目光短浅,不会有深谋远见。”曹判见了庄公,首先提出: 取信于民,是战前重要的政治准备,也是获胜的保证。并要求作战时允许他一起去,于是庄公便叫他同车出发。

在长勺的地方齐、鲁两军相遇。双方列成阵势,战斗即将开始。只见齐军大擂战鼓,准备进兵。庄公也准备擂鼓迎击。曹判阻止道:“等一等。”齐军见鲁军没有反应,又擂了一通鼓。这样齐军擂鼓三通,鲁军总是按兵不动。直到齐军三通鼓罢,曹判才说:“现在可以进兵了!”鲁军战鼓响,下令冲杀,士兵们一声呐喊,直扑敌阵,猛不可当。齐军大败,狼狈而逃。

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判却又阳止,并下车细看地面产军兵车轮迹,又攀上车前横木,注意喷望敌军退走的情形,然后说:“现在可以追击了!”庄公当即下令追击。鲁军乘胜前进,把齐军全部赶出国境。这次获胜,鲁庄公却不明由曹判为什么这样指挥。曹判说:“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战斗,主要是靠勇气。

第一通鼓时,士兵们勇气最足,到再擂鼓时,勇气有些衰落,到第三通鼓,勇气更全部消失了。敌军勇气消失,我们则一鼓作气,斗志昂扬,所以打败了他们)”。曹判又说:“齐国军力不能低估,说不定会设下伏兵,诈败引诱我们。我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这才放心追击”。(“辙乱”,轮迹混乱;“旗靡”,旗帜倒掩,说明仓皇逃窜。)

一鼓作气的故事简介50字

一鼓作气的成语故事如下:

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国借口在齐桓公即位的过程中,鲁国帮助了齐桓公的政敌公子纠,而来攻打鲁国。一时之间,鲁国上下人心惶惶。

这时,鲁国有个不怎么得志的“士”,名叫曹刿。曹刿准备去见鲁庄公,向他献计献策。曹刿的那些乡里都说:有那帮高官厚禄的人去考虑这事,你跑去干什么?曹刿说:那帮高官厚禄的人目光短浅,能考虑出什么东西来(成语“肉食者鄙”的出处)。说完,曹刿就跑去见了鲁庄公。

两人一见面,曹刿也没客气,开门见山地问:你想打这一仗,能依靠的都有些啥啊?鲁庄公说:我那些吃的、穿的,我都没有一个人独占,都分给了手下的大臣。曹刿说:这些小恩小惠,没有普及到全国的每一个人,所以不能算。鲁庄公又说:我每次给祖宗祭祀的时候,说上多少贡品就上多少,一点都不敢打折扣。

曹刿说:这些小信用在祖宗那里不算什么,祖宗也不会特地保佑你的。鲁庄公又想了想说:国内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刑事诉讼案件,我不能说每一件都过问到,但至少我都是根据实际情况公平处理的。曹刿说:这算是干了你的本职工作了。就凭这一点,咱们可以跟齐国干一场。到时候希望你能带我一起上战场。

等到了齐鲁双方在长勺这个对阵的时候,鲁庄公让曹刿跟自己一辆战车。两军对圆,齐国开始击鼓,准备进攻。鲁庄公就让手下准备击鼓,但是让曹刿给拦住了。这时候齐军开始发动进攻,但是由于鲁军阵型未动,所以齐军根本冲不进去,于是又退了回去。

等齐军第二次击鼓的时候,曹刿还是没让鲁军击鼓,于是齐军的第二次进攻也被挡了回去。等到齐军第三次击鼓的时候,曹刿让鲁军也开始击鼓。于是,鲁军就像出笼的猛虎一样,冲向齐军,直接把齐军的阵型冲了个七零八落,齐军开始往后撤退。

鲁庄公一看齐军撤了,赶紧招呼鲁军往前冲。但是又让曹刿给拦住了。他下车仔细查看了一下齐军的车辙印,又站到车扶手上,远远地看齐军败退的阵型,随后才下令鲁军全军出击。于是,鲁军大获全胜。

等到了战后开庆功会的时候,鲁庄公就问曹刿: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击鼓?曹刿说:打仗,靠的就是勇气。第一通鼓的时候,对方的气势非常盛(一鼓作气),等到第二通鼓的时候,气势就没有那么盛了,等到第三通鼓的时候,气势就已经没有了。

而咱们这时候才开始第一通鼓,气势正盛。他们的气势没了,咱们的气势正盛(成语“彼竭我盈”的出处),所以就能打败他们。但是像齐国这样的大国,打仗的时候可能会留后手,比如设个埋伏什么的。我下车看到他们的车辙已经乱了,站在扶手上看他们的旗帜也都已经倒下了,就知道他们是真的败了,所以才让军队全军出击,这才取得了大胜。

鲁庄公表示:你说得对。以后就不要再吃菜了,跟着我们一起吃肉把(曹刿从此以后也当了官,就不再是一个“士”了,很有可能他的身份变成了“大夫”了)。

春秋时期,齐国出兵攻打鲁国。鲁庄公率兵前去长勺,决定与齐军决一战。齐军先声夺人,擂起战鼓准备进攻。鲁庄公刚要率兵应战,却被同来的的曹刿劝住了。齐军三次敲响鼓向他们挑衅。曹刿当机立断,劝鲁庄公说:“进攻的时机到了。”齐军三次进攻未果,早已士气大减。鲁军的突然出击使他们猝不及防,顿时溃不成军。

战争胜利后,鲁庄公问曹刿说:“为什么要等齐军擂三次鼓后,才能出击呢?”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军队的士气。敲第一遍鼓时,士气最旺;第二遍鼓时,士兵的勇气就已经减退了;第三遍敲鼓,勇气已经耗尽。这时我军趁机擂鼓而上,士气旺盛之军攻打松懈疲乏之军哪有不胜的道理?”鲁庄公听了曹刿的这番话,不禁称赞道:“将军真是精通战事的奇才啊!”

扩展资料

相关成语

一鼓作气?[ yī gǔ zuò qì ]?

解释: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出自:春秋左邱明《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作战,要靠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勇气就减弱,到三次击鼓时士兵勇气已经竭尽了

百度百科-一鼓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