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绝句漫兴九首 其九 赏析具体

2.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原文及翻译赏析

3.绝句漫兴九首拼音版

4.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二》原文及翻译赏析

5.绝句漫兴九首其五全诗拼音?

6.杜甫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表现手法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_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作者:杜甫

chánɡ duàn chūn jiānɡ yù jìn tóu , zhànɡ lí xú bù lì fānɡ zhōu 。

肠 断 春 江 欲 尽 头 , 杖 藜 徐 步 立 芳 洲 。

diān kuánɡ liǔ xù suí fēnɡ qù , qīnɡ bó táo huā zhú shuǐ liú 。

颠 狂 柳 絮 随 风 去 , 轻 薄 桃 花 逐 水 流 。

原文: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绝句漫兴九首 其九 赏析具体

《绝句漫兴九首·其一》的翻译是:滕王阁的画栋上沾染着翠绿的春色,珠帘在春风中摆动,燕子在雕梁画栋间栖息。远处的江面上,水草和浮萍相互交错,近岸的沙滩上,沙鸥和野鸭互相依偎。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滕王阁的画栋上翠绿的春色,以及沙滩上鸥鹭依偎的场景。这些景致与春风中摆动的珠帘、栖息的燕子、交错的江草和浮萍、以及沙滩上的鸥鹭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初春画面。

然而,这些景致并非只是纯粹的自然景象,而是包含了诗人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深刻观察和理解。通过这些描绘,诗人表达了他对于自然和人类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于自由、和谐的人生态度的向往。

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赞美,反衬出人类社会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这种对比表现出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以及对于自由、和谐的人生态度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热爱和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体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学。

绝句的特点:

1、短小精悍:绝句的篇幅短小,每首诗只有四句,通常只有几十个字。这使得绝句的创作必须精炼,每个字都要恰到好处。诗人在创作时需要用简洁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使得绝句往往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

2、抒情性强:绝句通常被视为一种抒情诗体裁,其表达的情感往往包括友情、爱情、离别、怀念、感慨等。诗人通过绝句来抒发自己的情感,传达自己的感情,使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共鸣。

3、意蕴深厚:尽管绝句的篇幅短小,但是在表达情感和意境方面却具有深厚的特点。诗人往往通过寥寥数语来表达一种深刻的情感或哲理,使绝句具有深厚的意蕴。同时,绝句的表达方式也十分巧妙,常常采用象征、暗示、比喻等手法来传达情感和意境,使读者能够从中领略到诗人的深刻用意。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原文及翻译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杜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

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

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懒慢无堪不出村,呼儿日在掩柴门。

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舍西柔桑叶可拈,江畔细麦复纤纤。

人生几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腰。

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

隔着门墙外面的杨柳树,那柔弱细长的枝条,就好象那十五岁少女纤柔美好的细腰。 古代女子十五岁正当青春,体态最为婀娜多姿,妩媚而动人

绝句漫兴九首:《冷斋诗话》,漫兴当作漫与,言即景率意之作也。苏轼、黄庭坚、杨廷秀袭用人,俱押入语韵。姜尧章《蟋蟀》词与段复之词亦然。元以前未有读作兴字者。迨杨廉夫始作《漫兴》七首,妄云学杜。其徒吴其从而傅会之,于是世人尽改杜集之与为兴矣。

绝句漫兴九首拼音版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原文: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翻译

 飘落在小路上的杨花碎片,就像铺开的白毡子,点缀在溪上的嫩荷,像青铜钱似的一个叠著一个。竹林里笋根旁才破土而出的嫩笋,还没有人注重它们,刚刚孵出的小水鸭子,在沙滩上依偎著母鸭甜甜地睡着。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赏析

 这一首《漫兴》是写初夏的景色。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景中状物,而景物相间相融,各得其妙。

 诗中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初夏风景图:漫天飞舞的杨花撒落在小径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毡;而溪水中片片青绿的荷叶点染其间,又好像层叠在水面上的圆圆青钱。诗人掉转目光,忽然发现:那一只只幼雉隐伏在竹丛笋根旁边,真不易为人所见。那岸边沙滩上,小凫雏们亲暱地偎依在母凫身边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糁径」,是形容杨花纷散落于路面,词语精炼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点」、「叠」二词,把荷叶在溪水中的状态写得十分生动传神,使全句活了起来。后两句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它「微寓萧寂怜儿之感」,我们从全诗看,「微寓萧寂」或许有之,「怜儿」之感,则未免过于深求。

 这四句诗,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独立的,一句诗一幅画面;而联系在一起,就构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观。细致的观察描绘,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间时对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连欣赏的心情,闲静之中,微寓客居异地的萧寂之感。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间二联,双双皆对,又能针脚细密,前后照应。起两句明写杨花、青荷,已寓林间溪边之意,后两句则摹写雉子、凫雏,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后关照,互相映衬,于散漫中浑成一体。这首诗刻画细腻逼真,语言通俗生动,意境清新隽永,而又充满深挚淳厚的生活情趣。

诗词作品: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 诗词作者: 唐代 杜甫 诗词归类: 夏天、写景、组诗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二》原文及翻译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拼音版如下:

绝句漫兴九首 · 其九

yǎn、jiàn、kè、chóu、chóu、bù、xǐng,wú、lài、chūn、sè、dào、jiāng、tíng。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jí、qiǎn、huā、kāi、shēn、zào、cì,biàn、jué、yīng、yǔ、tài、dīng、níng。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觉莺语太丁宁。

赏析:

《杜臆》中云:“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纲”,这第一首正是围绕“客愁”来写诗人恼春的心绪。“眼见客愁愁不醒”,概括地说明眼下诗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不醒”二字,刻画出这种沉醉迷惘的心理状态。

然而春色却不晓人情,莽莽撞僮地闯进了诗人的眼帘。春光本来是令人惬意的,“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但是在被客愁缠绕的诗人心目中,这突然来到江亭的春色却多么扰人心绪!你看它就在诗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开,又令莺啼频频,似乎故意来作弄家国愁思绵绵中的他乡游子。

此时此地,如此的心绪,这般的花开莺啼,司春的女神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过于轻率了。杜甫善于用反衬的手法,在情与景的对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加强诗的艺术效果。

所以诗中望江亭春色则顿觉其无赖,见花开春风则深感其造次,闻莺啼嫩柳则嫌其过于丁宁,这就加倍写出了诗人的烦恼忧愁。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实际。仇兆鳌评此诗说:“人当适意时,春光亦若有情;人当失意时,春色亦成无赖”。(《杜诗详注》卷九)正是诗人充分描绘出当时的真情实感,因而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引起共鸣。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全诗拼音?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原文:

手种桃李非无主,野老墙低还似家。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赏析

 组诗第一首总述客愁恼春,这第二首便承接第一首而来,借埋怨春风欺花来发牢骚。前两句说桃李有主,而且是在自家的花园之中,「非」、「还」二字加强语气,强调感 *** 彩。后两句说,春色催花,已是「深造次」,而现在春风竟又来欺凌,一夜之间居然吹折数枝鲜花!「恰似」即「正是」。「得」,是唐人口语,语助词。诗人寓情于景,造成情与景的对立气氛。在诗人眼中,春风折花,便是有意欺主。在诗人笔下,春风与桃李都人格化了。明明是诗人恼春,却写成春风欺人。 诗词作品: 绝句漫兴九首·其二 诗词作者: 唐代 杜甫 诗词归类: 春天、写风、抒情

杜甫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表现手法赏析

《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唐代:杜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

cháng duàn chūn jiāng yù jìn tóu,zhàng lí xú bù lì fāng zhōu。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diān kuáng liǔ xù suí fēng qù,qīng báo táo huā zhú shuǐ liú。

译文

都说春江景物芳妍,而三春欲尽,怎么会不感到伤感呢?拄着拐杖漫步江头,站在芳洲上,只看见柳絮如颠似狂,肆无忌惮地随风飞舞,轻薄不自重的桃花追逐流水而去。

注释

(1)漫兴:随兴所至,信笔写来。

(2)芳洲:长满花草的水中陆地。

(3)颠狂:本指精神失常,引申为放荡不羁。

赏析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杜甫草堂周围的景色很秀丽,他在那儿的生活也比较安定。然而饱尝乱离之苦的诗人并没有忘记国难未除,故园难归;尽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国的愁思还时时萦绕在心头。其本意是写景抒情,并未有批判女子作风的意思,但因为其中两句所用意象“柳”“桃花”也用来形容女子,所谓残花败柳,面若桃花等。且诗中极尽其轻浮的状态,所有常被后人用来暗指女子作风的轻佻,不羁。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唐代: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译文:

江上的燕子都明白我的茅屋过于低小,因此常常飞到这里筑巢。燕子衔来筑巢的泥弄脏了我的琴和书,它们还不停地追逐飞虫碰着了人。

赏析: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

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这组绝句写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代宗上元二年(761)。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不求写尽,不求写全,也不是同一时成之。从九首诗的内容看,当为由春至夏相率写出,亦有次第可寻。

这首诗写频频飞入草堂书斋里的燕子扰人的情景。首句说茅斋的极度低矮狭窄,“熟知”,乃就燕子言。连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这茅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于筑巢吧!所以第二句接着说“故来频”。燕子频频而来,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烦恼。

三、四两句就细致地描写了燕子在层内的活动:筑巢衔泥点污了琴书不算,还要追捕飞虫甚至碰着了人。诗人以明白如话的口语,作了细腻生动的刻画,给人以亲切逼真的实感;而且透过实感,使人联想到这低小的茅斋,由于江燕的频频进扰,使主人也难以容身了。

从而写出了草堂困居,诗人心境诸多烦扰的情态。明代王嗣《杜臆》就此诗云:“远客孤居,一时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这种不可人意,还是由客愁生发,借燕子引出禽鸟亦若欺人的感慨。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