瑚琏_瑚琏怎么读

       现在,我将着重为大家解答有关瑚琏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瑚琏的话题,我们开始讨论吧。

1.瑚组词是

2.瑚琏的相关史实

3.瑚琏之器什么意思?

4.瑚琏之器的典故

5.瑚琏怎么读

瑚琏_瑚琏怎么读

瑚组词是

       瑚的组词有瑚琏之器、铁网珊瑚、珊瑚在网、瑚琏之资、珊瑚木难等。

       1、瑚琏之器:形容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瑚琏是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因此,瑚琏之器比喻有才学的人被视为祭祀的尊贵之物,用来比喻人才出众。

       例句:他虽然年轻,但已经展现出了瑚琏之器的才华,未来前途不可限量。

       2、铁网珊瑚:形容搜罗珍奇,像铁网一样严密地捕捉到所有的珍宝。

       例句:博物馆的馆长在铁网珊瑚,寻找珍贵的文物,希望能够丰富博物馆的馆藏。

       3、珊瑚在网:形容有才学的人都被收罗了,像珊瑚被网住一样。

       例句:这家公司广纳人才,珊瑚在网,各种有才能的人都在这里找到了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

       4、瑚琏之资:形容人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

       例句:虽然他没有家世背景,但凭借自己的努力和瑚琏之资,很快就获得了公司的重用。

       5、珊瑚木难:形容珍贵难得的事物,像珊瑚和木难一样稀少而珍贵。

       例句:这些古董虽然年代久远,但因为数量稀少,所以仍然被视为珊瑚木难的艺术品。

珊瑚的色彩:

       珊瑚有许多种类,每种珊瑚的颜色也各不相同。一些珊瑚呈现鲜艳的红色、橙色和**,而另一些则呈现出绿色、蓝色或紫色。这些颜色在珊瑚礁中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珊瑚的颜色也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珊瑚礁中的珊瑚会受到水中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浮游生物和藻类。这些生物在珊瑚礁中形成了一层层的色彩,让珊瑚礁变得更加美丽。

       珊瑚的颜色还可以反映其生长环境。例如,一些珊瑚生长在深海中,由于缺乏光线,它们的颜色较为暗淡。而另一些珊瑚则生长在浅海中,由于光线充足,它们的颜色更加鲜艳。

       珊瑚的色彩不仅让珊瑚礁变得更加美丽,还为海洋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支撑。珊瑚礁是海洋中的重要生态系统之一,它们为许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珊瑚礁还可以帮助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防止海底沙漠化。

瑚琏的相关史实

       瑚的组词:瑚琏、六瑚、鸦瑚、珊瑚、瑚簋。

       瑚hú

       1、〔瑚琏〕古代盛黍稷的祭器,用以喻人有立朝执政的才能。

       2、〔珊瑚〕“珊”,由一种叫珊瑚虫的腔肠动物的外骨骼聚集而成。用“珊瑚”喻珍奇之物或人才,如“铁网珊珊”(喻搜罗珍奇之物或人才)。

       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珊瑚[shān hú]?

       许多珊瑚虫的石灰质骨骼聚集而成的东西。形状有树枝状、盘状、块状等,有红、白、黑等颜色。可供玩赏,也用作装饰品。

       2、瑚簋[hú guǐ]?

       宗庙盛黍稷的礼器。

       3、瑚琏[hú liǎn]?

       宗庙里盛黍稷的祭器,比喻治国的才能。

       4、珊瑚顶[shān hú dǐng]?

       清代吉服冠冠顶以珊瑚珠为饰,称“珊瑚顶”。泛指显官冠饰。

       5、珊瑚钩[shān hú gōu]?

       古人认为的一种瑞应之物。

       

瑚琏之器什么意思?

       就像瑚琏一样的子贡(二)

       ──才如天健:子贡事迹集述之一

       孔子说子贡像瑚琏一样。

       瑚琏,是宗庙盛黍稷即小米、黄米的。但是它绝非一般的盛食器,而是上至周王、诸侯,下至卿大夫,置于大堂之上、宗庙之中、黄泉之下,极为尊贵、超绝华美、实有大用,贮能裕养,因而可以和鼎相配而且同用,只是尊贵稍次并欲世代享有、须臾不离并永远留传的大宝礼器。

       孔子以瑚琏比子贡,是说子贡对于国家社稷,乃是大器、具有超才、足堪重用、贮可裕养,容重厚德。可见对子贡的评价之高之精之美之妙,在孔子获评的学生中堪称独一无二。

       从记载子贡事迹的种种史料看,足以证明孔子的评价毫无虚言,而是实事求是、恰如其分的。仅举其中一例,当我们翻开太史公司马迁的不朽巨著《史记》时,让我们赫然在目的是,太史公竟不惜笔墨、高调详尽、罕见少有地分别在《孔子世家》、《仲尼弟子列传》、《货殖列传》中为子贡大书特书,足见孔子对子贡的所评极是。

       才如天健之一:子贡超杰非凡的语言才能。

       我们都听说过孔子有三千弟子,其中又有七十二贤人,到了唐玄宗开元八年,唐朝又封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和子夏等十位贤人为十哲,子贡当然也位列其中。孔子的这十位弟子,《论语·先进》对他们给予了分类和排位,其中言语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宰我和子贡。在孔子的学生中,子贡最是能言善辩,因而口才最佳,这一点孔子是高度肯定的。因此,当鲁国位列卿大夫之首的季康子,问子贡能否从政时,孔子就很干脆地回答说,子贡辩才无碍,政事了然,从政哪会有什么困难?这就是“季康子问…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子)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论语.雍也》)甚至十哲中政治才能第一的冉有(即冉求)有时想提问题都不直接问,反请子贡去问老师,即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论语.述而》) 就是当老师的孔子也常常辩不过子贡,《史记.孔子世家》就说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此外《孟子.公孙丑》也说:“子贡善为说辞”。《 列子.仲尼》则说孔子承认:“赐之辩,贤于某也”。

       有这样的一段话更使我们看到子贡辩士的风采,当孔子问子贡之志时,子贡答:“赐愿使齐、楚合战于漭瀁之野,两垒相望,尘埃相接,挺刃交兵;赐,著缟衣白冠,陈说其间,推论利害,释国之患,唯赐能之,使二子者从我焉”。对此,孔子评道:“辩哉”。(《孔子家语》)由上可知,子贡确实具有超杰非凡的语言才能。

       才如天健之二:子贡超杰非凡的外交才能。

       太史公司马迁在其《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专为孔子的众弟子作传,但所用笔墨最多的非子贡莫属,其中浓墨重彩的又是展示子贡为救孔子所说的“坟墓所处、父母之国”的鲁国而出使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分别向田常、夫差、勾践、晋君游说,子贡在分析五国的内外形势后,凭借他那无碍辩才,因势利导,最终各个击破,保卫了鲁国。对此,太史公司马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孔子人生所遇最大的危机最大的考验莫过于陈、蔡之间的被围,孔子和弟子们穷困至极,不但不可行动,更严重的是粮食都断绝了,跟随的人或饿得起不来或是病倒了。为此,连子路都发脾气,子贡也脸色难看,别的弟子就更是满怀怨恨。于是,孔子派子贡到楚国去,好一个子贡竟不辱使命,成功地说服了楚昭王,楚王旋即派兵去迎孔子,终于挽狂澜于即倒。

       其后,孔子到了楚国,楚昭王甚至都要将书社地七百里封给孔子,只是在楚令尹子西的阻拦下,方才作罢。对子贡的外交才能楚王与子西都给予了最高的评价,因此令尹子西问楚王:“王使,使诸侯有如子贡者乎?曰:无有。”(《史记.孔子世家》)

       《韩诗外传》有两段话写得好,活脱脱地展示了子贡外交辩士的风采。一段是孔子问子贡之志,子贡答:“得素衣缟冠,使与两国之间,不持尺寸之兵,升斗之粮,使两国相亲如兄弟。”对此,“孔子曰:辩士哉!”另一段是孔子问子贡之愿,子贡答:“两国构难,壮士列阵,尘埃涨天,赐不持一尺之兵,一斗之粮,解两国之难,用赐者存,不用赐者亡。”

       按《史记.货殖列传》的记述,孔子死后,子贡在外交上又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他的敏捷的才思、无碍的辩才再加上财力,所到国家,诸侯都无不与之分庭抗礼。

       才如天健之三:子贡超杰非凡的政治才能。

       孔子非常肯定子贡的政治才能,因此鲁国首席卿大夫季康子问孔子:可以让子贡搞政治吗?孔子说:赐这个人,辩才无碍,政事了然,搞政治有什么困难呢?即季康子“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孔子)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论语.雍也》)子贡也确实屡次出任鲁国或卫国的政治高官,因此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写道:“子赣(在此处“赣”读“gòng”,一般写作“贡”,但是《史记集解》和《经济类编》等古籍上写作“赣”。)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又说子贡“常相鲁卫,…卒终于齐”。意思说子贡常常担任鲁国或卫国的相即执政大臣,最后死于齐国。

       子贡是从“鄙人”受教于孔子,成为一个辩才无碍、政事了然的士。他首先是从怎样做一个真正的士,向孔子请教的,“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我们知道卫国是子贡的故乡,鲁国既是老师孔子的“父母之国、坟墓所处”又是子贡求学、生活、做事的第二故乡,子贡非常想把鲁、卫两国治理好,在孔子教导下,他是最先知道仁政和去尝试施行仁政的政治家。开始子贡只从做人的角度认为管仲不仁,为此他向老师孔子例举了有关事实,可是没想到老师并没有表扬他,相反从一个政治家的角度和天下政治统一的高度否定了管仲非仁,并大赞特赞管仲,他充满感情、激动地说,管仲相齐国,桓公得以称霸诸侯,并以周之德之文匡正了天下,人民至今都享受这恩赐,如果没有管仲我们就将披散着头发衣襟左开了。难道要管仲因为小节而像普通男女那样,自杀在路沟里而没人知吗?这就是“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当子路同样问孔子时,孔子更是激动而坚定,他干脆直接地肯定管仲政治上的 仁德,他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

       把对人民、对天下一统有大德的政治家、政治作为称作仁,这是孔子的伟大发明,他第一次明确了仁不仅是个人品德而且还是政治作为。这首先教育了有政治之才的子贡和子路,继而甚至还启发孟子由此入手,专门发挥孔子思想的这一方面,创立专讲仁政的学说和门派。听了孔子的教诲,子贡就跃跃欲试,他问孔子如何推行仁政,孔子进一步教导了他,这就是“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子贡是一个精益求精、精进不止的人,他就仁政问题再进一步地请教孔子,他问道:“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这里也使我们和子贡一样知道孔子之道关于圣与仁的界说与分野。子贡依然没有满足,他就政治不可或缺的三要件又向孔子发问,这就是: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好一个辩才无碍的子贡,像连珠炮一样地发问,看看到底能否难倒孔子,他就政治三要件中谁更为重要,竟似发难一般地追问到底,对此孔子则是毫不含糊地给予了解答。“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写到这里不禁令人掩卷沉思,真是问得精彩,答更精彩,不由得看与写着就更觉精彩!立夫是这样理解这段问答的,不知对否斗胆写出,恭请指教。我认为前半段问答是讲一般的、正常的情况下政治的三要件,这时三者不可或缺;后半段问答则是讲特定的、非正常的情况下,在必须作出取舍时而不得已的选择,即不得已时可以去兵,留下民众能有饭吃以及民众信任的选项;但无论什么时候和情况下都不能背弃民众的信任、让政治信誉破产而使民不信。

       非常遗憾,后来由于春秋战国相交之际的鲁、卫两国,在政治上根本没有早先那祥的影响力了,更加上国小而力弱,两国只是在诸大国的后面望尘莫及,两国的史料亦明显不足,因此有关子贡在鲁、卫两国为政的具体细节都难以叙述了。

       才如天健之四:子贡超杰非凡的经商才能。

       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的《仲尼弟子列传》和《货殖列传》中两次写了子贡的经商事迹。《仲尼弟子列传》只是略写:“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赀。…家累千金,卒终于齐。” 《货殖列传》则是详写:“子赣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埶而益彰者乎?”

       在《论衡.知实》中王充说子贡富比陶朱,他写道:“孔子曰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罪子贡善居积,意贵贱之期,数得其时,故货殖多,富比陶朱。”

       谁是陶朱?知道的人都晓得陶朱即陶朱公,即范蠡在助勾践灭吴后就功成身退,他用计然之策富家,他到了陶这个地方,叫朱公,后人尊为陶朱公。《史记.货殖列传》为货殖者作传,先写陶朱公,再写子贡。太史公写道:“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由此,范蠡在十九年之中三次赚取千金,年老后子孙继业,“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史记.货殖列传》)

       计然之策如何能变范蠡为陶朱公,如果弄清楚了,可能对搞清子贡的经商之策也有帮助。

       计然之策本是计然教越王勾践以商富国,勾践用之十年竟国富而霸。《史记.货殖列传》写道:“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帀。以物相贸,易腐败而食之货勿留,无敢居贵。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财币欲其行如流水。”囤积发财,关键的道理在于务求把货物卖光和决不贷款。货物买卖,对容易腐烂变质,如吃的货物是不可以留的,更不敢囤积贵的货物。根据市上货物的多与少,就知道是贵还是贱。贵的上涨到极度反而要贱了,贱的下跌到极度反而要贵了。贵了就要把它像大粪脏土一样出掉,贱了就要把它像珍珠宝玉一样取进。钱财一定要让它活动、运转、流通如同流水一样。

       对子贡超杰非凡的经商才能,孔子在世时就已亲见,他说子贡不认受穷的命而去囤积牟利,凡进行预测就经常猜中,这就是“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论语.先进》)子贡善于经商,正是由于他超杰非凡的经商才能,方使他成为春秋时代最成功的商人之一,后来他的财富到了可以和诸侯分庭抗礼的程度。

       但是子贡的可贵、可敬,并不仅是因为他富比陶朱,而在于:一是当他有了一些财富时,他知道富而无骄,在孔子进一步点拨他后,他又知道不应满足于富而无骄,而是继续向上进入更高的境界即富而好礼。这就是《论语.学而》:“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遍看今日富豪,富而无骄(不膨胀)尚且少有,知道、愿意富而好礼(自觉按规范行事做人)的更是凤毛麟角,十个当中不知能否有一个。 二是《史记.货殖列传》写道:“夫使孔子名布扬于天下者,子贡先后之也。此所谓得埶而益彰者乎?”孔子死后,子贡富可与诸侯分庭抗礼,势力不可不谓强大,但他却并未全部自私其财,而是因势利导去宣扬孔子之名、孔子之道以及为此前赴后继、连续不断、不遗余力,凡此种种才真正是后人大可贵、大可敬、大可赞、大可叹、大可表、大可学的地方!

       子贡问曰(1):“赐也何如(2)?”子曰:“女(3),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4)。”

       注释:

       (1)赐:子贡的名。(2)何如:怎么样。(3)女(rǔ):同“汝”,你。(4)瑚琏(hú liǎn):像个宗庙之中装粮食作为祭品的器具。

       译文:

       子贡问道:“先生看我端木赐怎么样呢?”孔子说:“你啊,像个器具。”子贡说:“什么器具呢?”孔子说:“像个宗庙之中装粮食作为祭品的瑚琏。”

       说解:

       孔子曾经说过“君子不器”,但是,这里又把子贡比做“器”,其中有深意。一方面是说,子贡不是一般的器具,而是装祭品的器具,是供神所用的器具,是有很大用处的。但是,这种器具,在夏朝的时候叫做“瑚”,商朝的时候叫做“琏”,周朝的时候叫做“簠簋”,孔子不用当时的名称,而用前朝的名称,意思大概是说子贡深得古人之道,却不能被当时所用吧?

瑚琏之器的典故

       词目

        瑚琏之器

        发音

        hú liǎn zhī qì

        释义

        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

        引用

        《全唐文》第04部 卷三百十六 ...松茂条,森於门巷。宴然燕居,胜自我得。君子出则行其志也,公以 瑚琏之器 为郎官,以干将之断宰赤县;君子入则善其身也,公就鸿鹄之... 《全唐文》第04部 卷三百九十三 ...。开元二十九年某月日,薨於私第,春秋若干。君子谓公貂蝉之叶、 瑚琏之器 ,寿不及黄?,名不登明堂,天其未亡狐赵之勋、成宣之德也... 《全唐文》第07部 卷六百三十 ...书监。烈考讳某,检校都官郎中岭南节度行军司马赠同州刺史。或以 瑚琏之器 ,才施郡政;或以岩廊之姿,仅及戎佐。与时俱息,从道而污... 《华阳国志》卷二 ...宰相当出坤乡。于是司徒李公屡登七政,太尉子坚弈世论道。其珪璋 瑚琏之器 则陈伯台、李季子、陈申伯之徒,文秀玮晔。其州牧郡守,冠... 《华阳国志》卷十一 ...,科不一揆,百行殊涂,贵于一致。若斯诸子,或挺珪璋之质,或苞 瑚琏之器 ,或耽儒、墨之业,或韬王佐之略,潜则泥蟠,跃则龙飞,挥... 《北史》卷六十七·列传第五十五 ...,清白之誉,显于累职,所谓干能之士也。瑾、敏并挺杞梓之林,蕴 瑚琏之器 ,博观载籍,多识旧章,固乃国之名臣,时之领袖,周无君子... 《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七·列传第一百二十七·崔慎由等 ...诏曰:"河东军节度使卢钧,长才博达,敏识宏深。蔼山河之灵,抱 瑚琏之器 。多能不耀,用晦而彰。由岭表而至太原,五换节钺,仁声载... 《全梁文》卷十八 ...书。任同北斗,锡韩棱之剑;朝此南宫,识郑崇之履。余以其为人也 瑚琏之器 ,无惭垂棘;杞梓之材,有均廊庙。故赠散骑常侍,盖旌贤也... 《全后汉文》卷二十三 ...    ◇ 与京兆丞郭季通书  刘孟公藏器于身,用心笃固,实 瑚琏之器 ,宗庙之宝也。(《后汉·苏竟传》注引《三辅决录》注) ... 《礼记正义》卷二十三 礼器第十 ... 陆曰:“郑云:‘以其记礼,使人成器。孔子谓子贡 瑚琏之器 是也。’”  疏正义曰:案郑《... 《礼记正义》卷三十一 明堂位第十四 ...。按郑注《周礼·舍人》云:“方曰簠,圆曰簋。”此云未闻者,谓 瑚琏之器 ,与簋异同未闻也。郑注《论语》云:“夏曰瑚,殷曰琏。”... 《文忠集》附录一·欧阳修年谱 ...清识宏议,?绅之表;醇文懿行,名世之选。此所以增朝廷之光,参 瑚琏之器 。《诗》不云乎:“左右奉璋,髦士攸宜。”夫熙事休成,惠... 《全隋文》卷十 ...飞践祚,任寄隆重。谬以商丘之木,遂比舟楫之材;燕岱之石,混同 瑚琏之器 。当由崇贤使举,早守名节。窃以天府文昌,万方之薮;天官... 《艺文类聚》卷四十八 职官部四 ...飞践阼,任寄隆布,谬以商丘之木,遂比舟栰之材,燕岱之石,混同 瑚琏之器 ,当由崇贤传举,早守名节,窃以天府文昌,万方之薮,天官...

瑚琏怎么读

       瑚琏之器指的是一种贵重的祭器,通常是由玉或宝石制成,用于盛放食物或酒水。

       1、典故

       《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子贡问孔子:“赐也何如?”孔子回答说:“女,器也。”子贡问:“何器也?”孔子回答说:“瑚琏也。”这个典故意味着子贡被比作瑚琏,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用的器具,十分贵重,常用来比喻人有才能,堪当大任。

       2、出处

       “瑚琏之器”这个成语出自中国的一部古代经典《论语》。据《论语》记载,孔子曾经称赞他的弟子子贡为“瑚琏之器”。这句话的意思是,子贡虽然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但他仍然比不上孔子。

相关例句

       1、虽然才华出众,但仍然谦虚谨慎,自称为“瑚琏之器”。

       2、虽然是一位优秀的演员,但仍然不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艺,希望能够成为真正的“瑚琏之器”。

       3、这位艺术家虽然已经很有名气了,但他仍然非常努力地工作,希望能够创作出更加完美的作品,成为真正的“瑚琏之器”。

       4、这个音乐家虽然演奏得非常好,但他仍然不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技艺,希望能够成为真正的“瑚琏之器”。

       5、虽然很优秀,但与那些真正的专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更加努力才能成为真正的“瑚琏之器”。

       6、这位作家虽然已经出版了很多本书,但他仍然不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希望能够成为真正的“瑚琏之器”。

       7、这个团队虽然已经很出色了,但他们还需要不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够成为真正的“瑚琏之器”。

       8、虽然在自己的领域已经很有成就了,但他仍然不断努力学习和探索新的领域,希望能够成为真正的“瑚琏之器”。

       9、这个企业家虽然已经很有钱了,但他仍然不断努力工作和创新,希望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成为真正的“瑚琏之器”。

       10、虽然已经是国家队的队员了,但她仍然每天都在训练中付出巨大的努力,希望能够成为真正的“瑚琏之器”。

       琏,读作liǎn,声母l,韵母ian,声调三声。

       释义:古代宗庙中盛黍稷的器皿。

       同音字:敛、脸。

       偏旁部首:王。

       笔画顺序:横、横、竖、提、横、撇折、横、竖、点、横折折撇、捺。

       笔画数:11笔。

       结构:左右结构。

       琏的组词解释

       1、瑚琏之器[hú liǎn zhī qì]?

       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

       2、琏璐[liǎn lù]?

       4、瑚琏之资[hú liǎn zhī zī]?

       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

       好了,关于“瑚琏”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瑚琏”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