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象之年_舞象之年是多少岁

       感谢大家在这个舞象之年问题集合中的积极参与。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具体的例子和实践经验,以帮助大家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

1.古代的年岁都有哪些称谓?

2.男子15-20岁叫舞象之年的由来

3.舞象之年是多少岁

4.中国古代岁数的叫法如几岁到几岁叫幼学之年,不惑之年是几岁到几岁等

5.弱冠之年是几岁

6.勺之年,鲐背之年,朝枚之年等这些都是什么意思(

舞象之年_舞象之年是多少岁

古代的年岁都有哪些称谓?

       古代年龄称谓分为襁褓、孩提、髫年、龆年、总角、垂髫、黄口、金钗之年、豆蔻年华、舞勺之年、束发、及笄之年、瓜年华、碧玉年华、破瓜之年、舞象之年、桃李年华、弱冠、花信年华、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强壮之年、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下寿、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杖朝之年、杖家之年、中寿、耄耋之年、鲐背之年、期颐、上寿、花甲重开、古稀双庆。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2-3岁。

       髫年:女孩7岁。

       龆年:男孩8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髫:童年。

       黄口:10岁以下。

       金钗之年:女孩12岁。

       豆蔻年华:女孩13岁。

       舞勺之年:13-15岁。

       束发:青少年。

       及笄之年:女孩15岁。

       破瓜年华、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孩16岁。

       舞象之年:15-20岁。

       桃李年华:女孩20岁。

       弱冠:男孩20岁。

       花信年华:女孩24岁。

       梅之年:至出嫁。

       而立之年:男孩30岁。

       不惑之年、强壮之年:男孩40岁。

       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大衍之年、杖家之年:50岁。

       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下寿:60岁。

       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70岁。

       杖朝之年、杖家之年、中寿:80岁。

       耄耋之年:80-90岁。

       鲐背之年:90岁。

       期颐、上寿:100岁。

       花甲重开:120岁。

       古稀双庆:140岁。

古代年岁称谓:

       古代年岁称谓包括儿童称谓、成人称谓、老人称谓。

       儿童称谓:

       童孺:儿童。

       垂髫[tiao]:指儿童。儿童垂发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也有说“垂发”的,意思相同,如《后汉书·吕强传》就有“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头发扎起来下垂着,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垂髫(tiao)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

       龆[tiao]:儿童换牙。龆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龄:童年。

       束发:是指青少年。

       稚:称年龄小的为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经圣治》:“故亲生只膝下。”

       孺子:儿童。《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也用作老人对年轻后生的称呼。《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成人称谓:

       冠者:指成年人。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岁。“爱自待年金声夙振”(《文选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女子许嫁,笄而字。”(《礼记·曲礼上》)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愿为有室,女子生命而愿为有家。”朱熹集注:“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

       怨女: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内无怨女,外无旷夫。”

       旷夫:指年龄大而没有结婚的男子。

       老人称谓:

       杖家之年:五十。

       杖乡之年:六十。

       杖国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问焉,则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头发斑白,因代指老人。

       黄发:是指长寿老人。:指老人,老人的头发由白变黄。“黄发”是枯黄的头发。人老了,头发上由黑变白,白发则黄。

       皓首:白头,指年老。

       久寿:长寿。

       眉寿:耄[mao]寿,长寿。人老了眉毛长,所以称眉寿。

       姥[mu]:年老的妇人。

       暮齿:晚年,暮年。

       暖寿:旧俗在过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的人和关系较近的亲友来祝寿。

       万寿:大寿,高寿之意。

       遐龄:指人长寿高龄。

古代称谓的来历: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 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成为固定称谓的。在所有的年龄称谓中,“九十”的称谓可谓最多最有趣。或叫“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还有依据生理特征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婴儿”,是因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喂奶。婴可与膺通假,膺者胸也。婴儿即为抱在胸前之儿。七岁除叫做“悼”外,还叫“龆龀”也叫做“毁齿”,因为正是换牙时期,所以有此称呼。十五岁叫做“童”,“山无草木曰童”。古代十六岁成年,十五岁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处用的是比喻意。另外,我们现在常说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则来自于《论语·为政篇》的记载:“子曰: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汉人戴圣所辑《礼记·曲记篇》中说:“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壮,四十曰强,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还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说法。但后人却常把“幼学”、“弱冠”等作为年龄称谓,这恐怕是后代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的原因。我国还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六十年为一轮,故又有六十岁为“花甲之年”的说法。杜甫有诗句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于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别称。当然,古代年龄称谓并不止这些,还有许多散见于各类古书中,因较少使用而未被流传下来。上面所述这些因使用频率高,生命力强而被后人沿用了下来。有些还已经进入了我们的日常交际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从“婴儿”和“儿童”两个词中,我们已看不出历史和今天的区别了。

男子15-20岁叫舞象之年的由来

舞象之年指15岁至20岁时期。

       舞象之年是成童的代名词,出自《礼记·内则》:“成童,舞象,学射御。”《礼记·内则》为《礼记》的第12篇,内容为在家庭内部父子、男女所应遵行的规则。

       《礼记》是我国最古老的儒家十三经之一,为孔子弟子及后来学者所记。

       《礼记·内则》等篇可以作为反映周代历史的文献资料来研究周代的妇女地位。对商周妇女地位的比较可以说明,从周代开始,妇女地位开始发生较大的变化。

舞象之年是多少岁

       《礼记.内则》:"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

       周武伐纣时,“击刺之法”配上音乐,称为“舞象”。随后,又以灭商时的战争场面为题材,编了一种“大武舞”。歌颂周武王的战功

       商周利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这个时期的武舞,固然有表达思想情感及娱乐性,但同时也有着习武健身的实用性,而武舞的动作组合与武术套路更有许多一致性。《旬子˙乐论》就着重指出:手执干戚的武舞,仅能习武健身,而且还可用于征战。

       学生十三岁舞勺,十五岁舞象,二十岁舞大夏,勺、象、大夏都是舞的名称。勺是文舞,是徒手或持羽、旄等轻物的舞蹈,运动量较小。象、大夏、大武等是武舞,是手持盾、剑等武器,作击刺等动作、象征作战情节的舞蹈,运动量较大。

中国古代岁数的叫法如几岁到几岁叫幼学之年,不惑之年是几岁到几岁等

       舞象之年是指男子15岁至20岁。

       古代其他年龄的别称:

       婴孩:统称一岁以下婴儿。因古时称女婴为婴,男婴为孩。

       孩提:二三岁。《孟子》中有:“孩提之童”的说法。

       垂髫:三岁至七八岁。古时小孩头上扎起来的下垂的短发叫垂髫,后人遂以“垂髫”指童年早期。

       童蒙:童指儿童,蒙指愚蒙,也就是指入学前四岁至六岁之间的儿童。

       龆龀:因小孩七八岁时换乳齿长恒齿,专指七八岁。

       豆蔻:豆蔻年华是指女子十三四岁。

       破瓜:古代文人拆“瓜”字为“二八”,借指16岁的女子,又喻婚嫁年龄。

       弱冠:专指20岁男子。《礼记·曲礼上》载:“二十日弱冠”。

       而立:孔子说:“三十而立。”后人便以“而立”专指30岁。

       不惑:同“而立”一样,亦源于孔子语:“四十而不惑。”后人以此借称40岁。

       耆艾:《礼记·曲礼上》载:“五十日艾,服官政;六十日耆,指使。”“耆艾”便代称五六十岁。

       花甲:古代用干支纪年,60年为一个甲子,后人便称年满60岁为“花甲”。

       古稀:指70岁。唐代诗人杜甫在《曲江》诗中写道:“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耄耋: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

弱冠之年是几岁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

       始龀---指刚到换齿的年龄,约七、八岁左右。

       还有:

       志学之年---十五岁(男)。

       及笄之年---十五岁(女)。

       二八年华---十六岁。

       花信之年---二十四岁。

       春秋鼎盛---壮年时期。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命之年---五十岁。

       耳顺之年---六十岁。

       花甲之年---六十岁。

       悬车之年---退休之年。

       从心之年---七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耄耋之年---七十至八十。

勺之年,鲐背之年,朝枚之年等这些都是什么意思(

       什么年,后来是弱冠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 不满周岁――襁褓;

        2~3岁――孩提;

        女孩7岁――髫年;

        男孩8岁――龆年;

        幼年泛称――总角;

        10岁以下――黄口;

        13~15岁――舞勺之年;

        15~20岁――舞象之年;

        12岁(女)――金钗之年;

        13岁(女)――豆蔻年华,

        15岁(女)――及笄之年;

        16岁(女)――破瓜年华、碧玉年华;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20岁(男)――弱冠;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期颐。

        弱冠之年是几岁? 弱冠之年是指20岁。 襁褓:不满周岁。 孩提:两至三岁。 始龀、韶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 黄口:十岁以下。 幼学:十岁。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岁 志学:十五岁。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岁。 弱冠:二十岁。 而立之年:三十岁。 不惑之年:四十岁。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 古稀之年: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耄耋:八十、九十岁。 期颐:百岁之人。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 及笄:女子十五岁。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 标梅之年:出嫁

        弱冠之年是几岁,茶寿是几岁? 弱冠之年:二十岁

        茶寿:108岁

        茶寿指108岁,茶字的草头代表二十,下面有八和十,一撇一捺又是一个八,加在一起就是108岁。

        弱冠之年是几岁? 10岁左右称为总角

        20岁左右称为弱冠

        30岁左右称为而立

        40岁左右称为不惑

        50岁左右称为花甲

        60岁左右称为知天命

        70岁左右称为古稀之年

        70岁以上称为耋耄(hao mao)之年,随心所欲不逾矩。

        弱冠之年代表多少岁 5分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亥十为惑。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 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

        古人男子“弱冠之年”是指几岁?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指代成年。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地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不能用于女子。

        弱冠之年的年纪别称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逾弱冠――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顺便送你一些关于年龄的称谓: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2至3岁称孩提。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8岁称龆年。10岁以下称黄口。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16岁称碧玉年华;20岁称桃李年华。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浚biao)梅之年。男子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之年。40岁称不惑之年。50岁称知命之年。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70岁称古稀之年。80岁称杖朝之年。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100岁称期颐或人瑞。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古代年龄称谓小集襁褓:不满周岁。孩提:两至三岁。始龀、髫年:女孩七岁。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总角:幼年泛称。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黄口:十岁以下。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金钗之年:女孩十二岁。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岁。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及笄:女子十五岁。(《礼记W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弱冠:二十岁。(《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而立:三十岁。不惑:四十岁。天命:五十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鼠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耳顺、花甲之年:六十岁。(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古稀:七十岁。(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耄耋:八十、九十岁。(《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期颐:百岁之人。(《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夫妻五方去世称:丧偶。老师称:恩师、夫子、先生。学生称:门生、受业。相关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心神忧忧忧十分.弱冠初识百般愁,纵是情深难携手.

        弱冠之年多少岁? 而立之年呢?不惑之年呢?年过半百呢?花甲之年、年逾古稀、岁至期颐呢?耄耋之年呢? “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

        逾弱冠――就是超过弱冠之年,换句话说就是二十出头了。

        近而立――就是接近而立之年,快要到三十岁了。

        顺便送你一些关于年龄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7岁称韶年。

        10岁以下称黄口。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鼎称金钗之年。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

        16岁称碧玉年华;

        20岁称桃李年华。

        24岁称花信年华;女子出嫁称票?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之年。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

        70岁称古稀之年。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合?之年,耄耄之年。

        100岁乐期颐。

        弱冠之年 而立之年 不惑之年 天命之年 花甲之年 古稀之年是什么意思 代表后边年龄

十八岁是有什么之年?

       是一种有关年龄的比喻称谓,舞勺之年指13到15岁,鲐背之年指九十岁,朝枚之年指八十岁。

       1.舞勺之年:原意是指男孩子13至15岁期间学习勺舞。

       2.鲐背之年:泛指老人高寿。鲐,原指鲐鱼。由于老年人背部的褶皱如同鲐鱼的斑纹,因而引申为”高寿老人“之意。

       3.朝枚之年:出自姜子牙八十岁垂钓渭水遇文王的典故,常用来标指八十岁的人。?

扩展资料

       相关词汇:

       孩提:二到三岁的婴儿。

       金钗之年:指十二岁的女孩。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的女孩。

       舞象之年:指十五到二十岁的青少年。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的男人。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的人。

       中国在习惯上常用的年龄计算方法,按出生后所经历的日历年头计算,即生下来就算1岁,以后每过一次新年便增加1岁。一般按农历新年算,也有按公历算的。

       人在进行自身再生产的同时,也进行着年龄的再生产,它总是由不同年代出生的不同年龄的个人所组成。各种人口现象如结婚、生育、求学、就业等,都与每个人的年龄密切相关。正确计算年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百度百科-舞勺之年

百度百科-鲐背之年

百度百科-朝枚之年

       

       舞象之年。

       舞象——男十五岁~二十岁。

       “舞象”又是成童的代名词。原本是古武舞名。也就是可以上战场了。

       男孩子13——15岁称舞勺之年,同时,说下女十五岁。女子十五岁称及笄(jī)。

       其他年龄的称法:

       不满周岁——襁褓

       20岁(男)——弱冠

       20岁(女)——桃李年华

       24岁(女)花信年华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岁(女)——半老徐娘

       30岁(男)——而立之年

       40岁(男)——不惑之年、强壮之年

       50岁——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岁——花甲、平头甲子、耳顺之年、杖乡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0~90岁——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好了,今天关于舞象之年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舞象之年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舞象之年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