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东哥_第五东桥流恨水打一生肖
1
中张居正剧照
嘉靖四年农历五月初五,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中行进了百年有余,举国上下正在庆祝端午节,一派热闹喜庆。而在荆州府江陵县张府中,诞生了一位与屈原同样光耀史册的人物——张居正。
往往人物的出生就跟常人不同,类似会出现下流星,下暴雨什么的。张居正也不例外,他本人在娘胎里很是沉得住气,充分发育了一年才慢悠悠的来到了人间。此时的张居正也不叫张居正,他叫张白圭(龟)。
其曾祖父张诚曾经在梦中见过一只从天而降的乌龟,于是就给曾孙起了个这样的名字,寓意张白圭是老天赐给张家的祥瑞。
因为张白圭父亲张文明很不成器,考了七次举人还没有考中,到死都是一个秀才,取这个名字也是希望张白圭完成他老子未竟的事业,起码更进一步考个举人。
张白圭没有辜负全家的期望,他一岁就能说话了,五岁就上了私塾,十岁就能粗通四书五经,可以说展示了与几乎所有天才共有的读书天赋。
十二岁时他就报考了县学,结果一举考中秀才,主考官李士翱看到了张白圭的试卷,惊叹其才华之余还做出了一个精准的政治预言:“此子当为太平宰相”。顺便还帮张白圭改名为我们所熟知的名字:张居正。
接下来的日子张居正与父亲张文明一起进入了府学研习经史子集,准备举人考试。
张居正到底是聪明人,读书都跟别人不一样,他是“独观大义,唯务宗旨,不求蔓引泛滥”,即所谓攫精取华,通晓要点,不拘泥于一文一字。
张居正中秀才当年秋天,张文明就带着儿子兼同学张居正去参加举人考试了。
赴考途中,张居正作下一首五言绝句《题竹》:“ 绿遍潇湘外,疏林玉露寒。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 ”。他相信自己一定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十三岁的张居正来到了考场,这就像一个爆炸性新闻震惊了所有人,大家依稀记得上一次十三岁来考举人的就是刚谢世不久的一代权臣杨廷和。
主考官顾东桥也不敢怠慢,亲自接见了张居正,与之交谈后,对雄辩滔滔,文飞扬的张居正很是赞赏。顾大人不仅口头表扬,还有物质奖励:送了张居正一条象征自己身份的犀带和白银五十两。而且近乎讨好似的让张居正以后照顾照顾自己不成器的儿子。
如此这般,大家都相信中举对于张居正是小菜一碟。
但是科榜贴出后发现张文明保持了一如既往的落榜,他儿子却也跟着落榜了。这是顾大人搞了黑箱操作故意不让张居正上榜的结果。这位老前辈深知不经历挫折人就容易骄狂放纵,他想借此次失败来磨砺这位天才的心性,避免唐伯虎似的命运。
相信他还是得到了教训的,知道谦虚使人进步的道理。因为嘉靖十九年心有不甘的他再一次踏进考场,考中解元。
六年后他第二次参加会试考中进士,名列二甲十二名,被选为庶吉士,只要日后不出大问题,一定会成为大官,甚至入阁拜相都不是神话。美好的前景在向他招手。
2
之后他被任命为七品编修,二十三岁的张天才每天就是抄抄中央文件,很是清闲。但是清闲的时光他也没有浪费,一方面经常请从边关回来的官员吃饭,一边拉家常一边询问当地风土人情和山川地理,了解帝国的地区时事,回家后整理归纳以期真正做到书生不出门而知天下事。
另一方面,面对皇帝不理朝政的局面,朝局一片混乱的,他很是痛心疾首。嘉靖二十八年,热血青年张居正上了一封《论时政疏》,希望皇帝能听从他的规劝,振作朝政。
但是专心修道的嘉靖道长压根没有空理他,没有给张居正任何回复。张居正很是失望,之后不久又发生了蒙古人发动的“庚戌之变”,面对朝廷的消极抵抗,他从失望变得有点绝望了。于是张居正便在而立之年申请了休,用现在的话说是在最该奋斗的时候选择了休息,不过从后来看这不是什么坏事。
觉得报国无门的张居正开始了漫游大江南北,登临赤壁,遥望洞庭,吊古伤今。期间张居正还研习禅法,佛祖普度众生的思想大概就是日后他拯救苍生的精神动力之一吧。张居正还时常栽竹子,还写了一首《修竹篇》:“亭皋霜露下,凄其卉草衰,愿以岁寒操,共君摇落时”。
不同于早年的意气风发,中年的张居正借翠竹委婉的道出了自己虽身处江湖之远而不改其志。游历山河期间,他在途中看到普通农民即使是忙碌终日也仅在丰年温饱,若在饥馑岁月,官府的苛捐杂税依然不少分毫,饿殍遍野,抛荒流亡比比皆是。这不免让张居正恻然以悲,哀其不幸。
六年的民间走访并不是游山玩水,他了解到了民间疾苦,清晰地治国方案逐渐在其脑中成型。三十六岁的张居正明白是时候回到巍峨的庙堂了,他将给这个帝国增添最后一抹亮色。
3
嘉靖三十九年,张居正恩师徐阶荣加少傅头衔,刚回朝的张居正也沾了老师的光,升任为六品的国子监副校长。官虽然不大,但是却有很大的人力,因为国子监的学生都成为张居正的门徒。不仅如此,张居正还结交到了一生最重要的战友高拱。
高拱虽然自负才高,却也被张居正的处理事物的能力所折服。
两人相见恨晚,经常谈古论今,品议时政,两人发誓要勠力同心,登阁拜相,遥指山河,振兴皇图霸业。之后张居正又升任裕王侍读讲官,与高拱共同教授未来的这位隆庆皇帝。
由于张居正“夫则不言,言则必中”的谈吐和不凡的长相,他与未来的这位皇帝结下了深刻的情谊。
嘉靖四十五年,坚持不懈吃了四十年仙丹的嘉靖终于羽化登仙,去了西方极乐世界。徐阶首先得知消息,决定拉学生一把,马上通知了张居正,共同来草拟遗诏,嘉靖同志之口写了一篇极具自我批判精神的皇帝自我悔过书。
诏书一发布就掀起了轩然大波,朝野交口称赞,借此张居正奠定了很坚实的群众基础。
隆庆元年,在皇帝学生,首辅老师徐阶和好友高拱的联合支持作用下,张居正一年内从五品侍读到历任三品礼部侍郎,二品礼部尚书并且入阁成为末相。这打破了明朝的官员升迁纪录,可谓空了前也绝了后。正当他在仕途上春风得意时,他的人际关系出了大问题。
高拱当了首辅后,由于和徐阶积怨已久,大权在握的高拱展开了对徐阶的报复。将徐阶的儿子发配充军,还烧了徐阶的房子,让徐阶无立锥之地。
张居正夹在老师和好友之间很是为难,但看到高拱这么不地道,他还是把徐阶儿子放了回去,帮了徐阶一把。但这件事被高拱知道了,两人因此大闹了一番,从此交恶,貌合神离,至少张居正不把高拱当战友了。
高拱除了打击在野的徐阶,在朝野也是很霸道,把内阁的数位辅臣赶走,就连内廷宦官的人事任免也要插手,高拱于是内外皆怨,唯一的支持就是皇帝了。
但是隆庆六年,支持他的皇帝也死了,仅留下了年仅十岁的太子。
张居正察觉了这个权利的真空期,马上联系了同样对高拱的不满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冯宝一起对付高拱。
张居正玩了一场文字狱,凭高拱说的一句“十岁天子,如何治天下”,借题发挥,向李太后和皇帝打了一次小报告。说高某人是阴谋夺权,想另立新主,欺负皇帝皇后孤儿寡母。
这母子被吓得不轻,赶紧下令赶高拱回家种田去。张居正干掉了昔日好友,从此荣登首辅之位,即将进入人生的高光时刻。
4
骗到了皇帝太后母子的信任和支持,还有内线宦官冯宝的帮忙,张居正成为大明开国以来最有权势的首辅。
山河日月尽在手中,万事俱备,他终于可以一展胸中抱负,便开始了历史上有名的张居正改革。从政治层面他提出考成法,就是打卡考勤制度,即所谓“月有考,岁有稽,使声必中实,事可责成”。
由于官员的升降赏罚和做事的质量与数量挂钩,官员们拼命干活,行政效率大大提高,用《明史》的话说是“如疾风迅雨,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无所不披靡”,其效率可见一斑。
从经济层面,他提出用货币税替代实物税,即所谓的“一条鞭法”,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和官员的贪污。
在张居正这个官场老手的强力推动下,到了万历九年,国家已经是“仓粟充盈,可支十年有余”,出现了自仁宣以来未有之盛况,一派盛世局面。
但和大明王朝的蒸蒸日上不同,张居正的身体每况愈下,过度的操劳已经拖垮了他的身体。他其实在万历八年已经提出过辞呈,不仅是因为身体,还是因为改革触动了官僚集团的利益和权力。
商鞅,吴起因改革而导致的下场他应该是知道的。病重期间,他不无悲怆的写下一首《病怀》:“白云黄鹤总悠悠,底事风尘老岁年?自信任公沧海客,敢希方朔汉庭仙?离居可奈淹三月,尺疏何因达九天?独坐书室不成寐,荒芜虚负北山田”。
虽经过张居正反复哀求,但是太后不为所动,为了张居正安心,万历十年还加封他为太师,但是张居正没能好好享受这份殊荣,九天后就溘然长逝,终年五十八岁,追谥文忠。
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葬礼,极尽人臣之哀荣。不过他终究是逃不过中国改革家惯常的悲剧,万历皇帝受利益受损的官僚集团的挑唆抄了张居正的家。结果张家因抄家饿死十几个人,张居正长子自尽,次子发配充军。
一代名相死后遭遇反攻倒算,可悲可叹。
用海瑞的话说,张居正是:“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千回百转,明朝再无改革家,再无张居正。
走进历史,了解人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