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善瘅恶的彰是什么意思_彰善瘅恶
1.带善恶的成语有哪些
2.“激浊扬清”的近义词是什么?
3.彰的成语
4.尚书《毕命第二十六》译文与赏析
5.形容品质的四字成语
6.彰善瘅恶打一动物
瘅恶的解释 憎恨 坏人坏事。 《书·毕命》 :“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孔 传:“明其为善,病其为恶。” 《晋书·曹志秦秀等传赞》 :“ 象 既攘善, 秀 惟瘅恶。” 唐 独孤 及 《唐故太子宾客张公遗爱碑颂》 :“彰善用明,瘅恶用威。” 清 王士禛 《居易续谈》 :“其于圣明瘅恶之义, 不啻 炳如日星,严如斧钺矣。” 词语分解 瘅的解释 瘅 (瘅) à 由劳累造成的病。 憎恨:彰善瘅恶。 古同“疸”,黄疸病。 瘅 (瘅) āㄉㄢˉ 中医指热症:脾瘅。火瘅(即“丹毒”)。 部首 :疒; 恶的解释 恶 è 不好:恶感。恶果。 恶劣 。 恶名 。丑恶。 凶狠:恶霸。恶棍。险恶。 凶恶 。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 恶贯满盈 。 好美爱善 恶 ù 讨厌 ,憎恨,与“好(刼 )” 相对 : 可恶 。 厌恶 。好(刼 )恶。 好美爱
带善恶的成语有哪些
彰的成语有哪些成语大全 :
彰善瘅恶、
罪恶昭彰、
相得益彰、
以彰报施、
自是不彰、
瘅恶彰善、
知微知彰、
天理昭彰、
疾风彰劲草、
彰徨不定、
众目昭彰、
形息名彰、
湮没不彰、
附骥名彰、
彰往考来、
跌宕昭彰、
天道昭彰、
彰明较著
“激浊扬清”的近义词是什么?
成语:善恶昭彰
拼音:shàn è zhāo zhāng
解释:昭彰:明显。好坏或是非分明。
成语:善恶之报,若影随形
拼音:shàn è zhī bào,ruò yǐng suí xíng
解释:比喻好的或坏的报应,不但来得快,而且不会有差误。
成语:好善恶恶
拼音:hǎo shàn wù è
解释:崇尚美善,憎恨丑恶。
成语:善善恶恶
拼音:shàn shàn wù è
解释: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
彰的成语
“激浊扬清”近义词:隐恶扬善、彰善瘅恶
读音及解释:
激浊扬清jī zhuó yáng qīng:激:冲去;浊:脏水;清:清水。冲去污水,让清水上来。比喻清除坏的,发扬好的。
隐恶扬善yǐn è yáng shàn:隐:隐匿;扬:宣扬。不谈人的坏处,光宣扬人的好处。
彰善瘅恶zhāng shàn dàn è:彰:表明、显扬;瘅:憎恨。表扬好的,斥责恶的。
出处:
《尸子·君治》:“扬清激浊,荡去滓秽,义也。”
《礼记·中庸》:“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尚书·毕命》:“彰善瘅恶,树之风声。”
造句:
纳谏求贤,有容乃大;激浊扬清,无欲则刚。
他为人厚道,待人处事总是隐恶扬善,所以人缘很好。
爱憎分明褒善贬恶火眼金睛信赏必罚羞与为伍彰善瘅恶。
尚书《毕命第二十六》译文与赏析
彰的成语如下:
1、彰往察来
指记载往事不使湮灭,据以考察未来。
2、彰彰在目
彰彰非常明显。十分明显地摆在眼前,不容隐瞒。
3、彰明较著
彰明较著都是明显的意思。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很容易看清。
4、彰明昭着
犹彰明较着。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
5、彰善瘅恶
彰表明显扬瘅憎恨。表扬好的,斥责恶的。
6、彰明昭著
犹彰明较著。
7、彰明较着
指事情或道理极其明显。
8、彰徨不定
惊慌恐惧,心神不定的样子。
9、彰往考来
指彰明往事,考察未来。
10、相得益彰
相行互相配合映衬益更加彰显著。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11、欲盖弥彰
盖遮掩弥更加彰明显。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12、天理昭彰
昭彰明显。旧称天能主持公道,善恶报应分明。
13、众目昭彰
昭彰明显。大家都看得很清楚。
14、善恶昭彰
昭彰明显。好坏或是非分明。
15、罪恶昭彰
昭彰明显。罪恶非常明显,人所共见。
16、湮没不彰
湮埋没彰明显。名声被埋没,没有宣扬。
17、附骥名彰
附依附骥千里马彰显著。依附有名望者,使自己显名于世。
18、欲盖名彰
盖遮掩彰明显。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19、耳目昭彰
昭彰十分明显,人所共见。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
形容品质的四字成语
毕命第二十六
毕命第二十六
原文
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胐[1583]。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1584],至于丰,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厘东郊[1585]。王若曰:“呜呼!父师[1586]。惟文王武王敷大德于天下,用克受殷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绥定厥家,毖殷顽民[1587],迁于洛邑,密迩王室,式化厥训[1588]。既历三纪[1589],世变风移,四方无虞[1590],予一人以宁。道有升降,政由俗革,不臧厥臧[1591],民罔攸劝。惟公懋德,克勤小物,弼亮四世[1592],正色率下,罔不祗师言。嘉绩多于先王[1593],予小子垂拱仰成[1594]。”
注释
[1583]胐(fěi):新月初放光明。
[1584]宗周:指镐京。
[1585]保厘:保,安。厘,治理。
[1586]父师:官名,指毕公。当时毕公居太师之官。
[1587]毖:告诫。
[1588]化:感化。训:教训。
[1589]纪:十二年为一纪。
[1590]虞:忧虑。
[1591]臧:善。一为动词,一为名词。
[1592]弼亮:辅佐。弼亮四世,毕公辅佐文、武、成、康,四世为公卿。
[1593]多于先王:多,重视。多于先王,被先王所重视。
[1594]垂拱:垂衣拱手。
译文
周康王十二年,册命四朝元老毕公继续治理成周,史官为记叙这件事,写了《毕命》。康王十二年六月庚午日,月亮新放光明。到第三天壬申日,康王早晨从镐京行到丰邑,把成周的民众,命令给太师毕公安治于东郊。康王这样说:“啊!父师。文王武王行大德于天下,因此能够承受殷的王命,代理殷王。周公辅助先王安定国家,告诫殷商顽民,迁徙到洛邑,使他们接近王室,因而他们被周公的教训感化了。自从迁徙以来,已经过了三纪。人世变化,风俗转移,今四方没有忧患,我因此感到安宁。治道有起有落,政教也随着风俗改革。若不善用贤能,人民将无所劝勉仰慕。我公盛德,不但能勤小事,而且辅助过四代,严正地率领下属,臣下没有人不敬重师训。你的美好功绩被先王所重视,我小子只有垂衣拱手仰仗成功罢了。”
原文
王曰:“呜呼!父师。今予祗命公以周公之事,往哉!旌别淑慝[1595],表厥宅里,彰善瘅(dàn)恶[1596],树之风声。弗率训典,殊厥井疆[1597],俾克畏慕[1598]。申画郊圻[1599],慎固封守,以康四海。政贵有恒,辞尚体要[1600],不惟好异。商俗靡靡[1601],利口惟贤,余风未殄,公其念哉!我闻曰:‘世禄之家,鲜克由礼。’以荡陵德,实悖天道。敝化奢丽[1602],万世同流。兹殷庶士,席宠惟旧[1603],怙侈灭义[1604],服美于人。骄*矜侉[1605],将由恶终。虽收放心,闲之惟艰。资富能训[1606],惟以永年。惟德惟义,时乃大训;不由古训,于何其训?”
王曰:“呜呼!父师。邦之安危,惟兹殷士。不刚不柔,厥德允修。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陈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终。三后协心,同厎于道[1607],道洽政治[1608],泽润生民。四夷左衽[1609],罔不咸赖,予小子永膺多福。公其惟时成周[1610],建无穷之基,亦有无穷之闻。子孙训其成式,惟乂[1611]。呜呼!罔曰弗克,惟既厥心[1612];罔曰民寡,惟慎厥事。钦若先王成烈[1613],以休于前政[1614]!”
注释
[1595]旌:识别。淑慝(tè):善恶。
[1596]瘅(dàn):憎恨。
[1597]殊其井疆:区别其井田居界。
[1598]畏慕:畏惧为恶之祸,羡慕为善之福。
[1599]郊圻:郊,邑之外。圻,国之中。
[1600]体要:体现精要。
[1601]靡靡:奢侈华丽。
[1602]敝化:腐败的风俗。
[1603]席宠:席,居。宠,尊宠的位置。旧:久。
[1604]怙侈:怙,凭仗。侈,大,指强大。
[1605]侉(kuā):通“夸”,夸大。
[1606]资:资财。训:通“顺”。
[1607]厔:至,归于。道:通导,教导。
[1608]洽:普遍。
[1609]左衽:衽,衣襟。我国古代有些民族的衣服,前襟向左掩,与中原人民前襟向右掩不同,所以用左衽来指代某些少数民族。
[1610]时:善,治好。
[1611]训:顺。式:法。成式,现成的办法。乂:安,安定
[1612]既:尽。
[1613]若:善,治好。成烈:盛业。
[1614]以:使。休:美。以休于前政,使它比前人的政绩更美。
译文
康王说:“啊!父师。现在我把周公的重任敬托给公,我公前往吧!我公到那里,当识别善和恶,标志善人所居之里,表彰善良,疾恨邪恶,树立好的风气。有不遵循教训和常法的,就变更他的井居田界,使他能够畏惧和敬慕。又要重新画出郊野的境界,认真加固那里的封疆守备,以安定四海之内。为政贵在有常,言辞应当体现精要,不宜喜欢奇谈怪论。商地旧俗喜好侈靡以巧辩为贤,余风至今没有断绝,我公要考虑呀!“我听说:‘世代享有禄位的人家,很少能够遵守礼法。’他们以放荡之心,轻蔑有德的人,实在是悖乱天道。腐败的风俗奢侈华丽,万世相同。如今殷商众士,处在宠位已经很久,凭仗强大,忽视德义,穿着华美过人。他们骄恣过度,矜能自夸,将会以恶自终。放恣之心今天虽然收敛了,但防范它死灰复燃依旧很困难。资财富足而能接受教训,可以长久。行德行义,这是天下的大训;若不用古训教导,他们何时会顺从呢?”
康王说:“啊!父师。我国的安危,就在于这些殷商众士。不刚不柔,那样的教化就真好。开初,周公能够谨慎对待;中间,君陈能够使他们和谐;最后,我公当能够成功。三君合心,共同归向于教导,教导普遍了,政事治理了,就能润泽到生民。四方各族被发左衽的人民,都会受到福利,我小子也会长受大福。我公当治理好成周,建立无穷的基业,也会有无穷的美名。后世子孙顺从我公的成法,天下就安定了。啊!不要说不能,当尽自己的心;不要说百姓少,当慎行政事。认真治理好先王的大业,使它比前人的政绩更好吧!”
解析
殷民东迁,经过周公、君陈的治理教化,多数已经服从周王朝的统治。治理好殷民始终是周王朝的首要任务。周康王即位后第十二年册命四朝元老毕公继续治理成周。史官为记叙这件事,写了《毕命》。通观全文,多以四字成句,与前后诸篇颇多不类。然其文中所述对殷民改造一事,甚为可观。
大概在周王室看来,殷民的稳定才能保证政权的稳定,因此康王说:“邦之安危,惟兹殷士。”并派重臣毕公“保厘东郊”。其实,自周公将殷民迁徙至洛邑,经过三纪,已经取得世变风移的效果。但由于“商俗靡靡,利口惟贤,余风未殄”,而且“敝化奢丽,万世同流”,殷人中还有“席宠惟旧,怙耻灭义,服美于人,骄*矜夸”的现象,“虽收放心,闲之惟艰”,因此康王提醒毕公要重点关注,采取“不刚不柔”的策略达到“厥德允修”的目的。
具体的措施是“旌别淑慝,表厥宅里,彰善瘅恶,树之风声”,对于“弗率训典”的,则“殊厥井疆,俾克畏慕”;同时,“申画郊圻,慎固封守”。显然,周王室希望通过“惟周公克慎厥始,惟君陈克和厥中,惟公克成厥终”三位重臣齐心协力的努力,能够“同底于道,道洽政治,泽润生民”。从这里似乎可以看出,通过旌表而对民众进行教化,大概始于康王。周人开创的这种做法,一直延续到了现在,如文明家庭、光荣之家等等。
彰善瘅恶打一动物
形容品质的四字成语:彰善瘅恶、任人唯贤、襟怀坦白、赏罚分明、绝少分甘、卓尔不群、尊老爱幼。
1、赏罚分明:该赏的赏,该罚的罚。形容处理事情严格而公正。?
2、任人唯贤:贤:有德有才的人。指用人只选有德有才的人。?
3、襟怀坦白:襟怀:胸怀;坦白:正直无私。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4、彰善瘅恶:彰:表明、显扬;瘅:憎恨。表扬好的,斥责恶的。?
5、绝少分甘: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6、卓尔不群: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与众不同。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7、尊老爱幼:尊敬长辈,爱护晚辈,形容人的品德良好。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形容品质成语造句:
1、老板是个赏罚分明的人,从不偏私任何人。
2、他以襟怀坦白的态度向老板坦白了自己的错误,赢得了老板的信任和宽容。
3、一身黑衣也掩不住他卓尔不群英姿。天生一副君临天下王者气势,英俊无匹五官仿佛是用大理石雕刻出来,棱角分明线条,锐利深邃目光,不自觉得给人一种压迫感。
4、报纸应常常刊登好人好事,批评不良倾向,起到彰善瘅恶,鼓舞人们前进的作用。
5、鲁迅原本的意愿是做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济世救人。
6、这个青年为人厚道,虽然家境并不好,但总是绝少分甘,处处想到别人。
彰善瘅恶打一动物,谜底是老鼠,详细介绍如下:
一、谜语介绍:
谜语主要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也可引申为蕴含奥秘的事物,谜语源自中国古代民间,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创造的文化产物。2008年6月7日谜语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谜语来源于中国古代民间,是古人集体智慧创造的,无法把谜语的发明权落实到某一个人,谜语最初起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表现。
经文人的加工创新有了文义谜,一般称民间谜为谜语,文义谜为灯谜,也统称为谜语,最早的谜语先由民间集体创作口传心授,当初并未引起文人的注意,所以在文字上没有反映出来,这样就形成了长期流传在不识字的劳动人民口头上的民间谜语。
二、发展历史:
中华谜语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发展完善才形成现今的体系格局,远古时代人们在进行语言交流时,偶尔会由于某种特别的原因,不便直截了当表达思想,而要通过拐弯抹角迂回曲折的语言来暗示另一层内容,这就有了谜语的萌芽。
有文字记载的所谓曲折隐喻的语言现象,最早出黄帝时代《弹歌》诗里的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即隐示人们制作弹弓以及猎野兽的情形。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谜语雏形已十分流行,并有了名称叫廋辞和隐语,有的君主喜欢隐语,而不愿意听直截了当的忠言,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楚庄齐威,性好隐语的记载。战国后期出现了赋体隐语,其中以荀子的《附论篇》最具代表性。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