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壮志未酬身陷囫囵什么意思

2.身陷囹圄读音和意思

3.身陷囫囵与身陷囹圄区别

身陷囹圄的意思_身陷囹圄的意思和用法

成语“身陷囹圄”,意思其实就是坐牢。“囹圄”与“圜土”,均是上古周代监狱的叫法。夏代的监狱称为“夏台”,殷商叫“羑里”,春秋时期改称“狴牢”。古代监狱不仅叫法各不相同,坐牢的规矩在不同朝代也迥然有异。

先秦时期“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秦代“广狱酷罚”但农忙时刑徒可回家干活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是先秦时期商鞅提出的司法思想。商鞅是法家人物,重视法治,战国时用刑最厉害的就是秦国。《汉书·刑法志》中用“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来形容秦国的严刑,路上满眼都是,监狱连片。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继承了商鞅“重刑”的司法理念,仍信奉“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广狱酷罚”进一步实施。

在秦朝坐牢,一律穿赭色囚衣,这种颜色的囚衣分冬夏两套,夏衣四至六月发放,冬衣九至十一月发放,逾期不再补发。这些囚衣并不是免费发放,而是由自己出钱,成年男囚夏衣55钱,冬衣110钱;成年女囚夏衣44钱,冬衣55钱。

秦朝都要劳动,秦始皇修建自己的陵墓、建筑北方的长城,都是使用囚犯。干活时,囚犯也必须戴着刑具。这种劳动时也要戴刑具的制度,到了唐代仍未改变。但秦朝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对以劳役抵偿赀赎债务的刑徒,农忙时可以放假,在播种和田间需要管理时节,各可以回家20天。

由于这一做法有益于农业生产,为后来一些朝代所继承。如汉代便有“纵囚归家”的做法,每年的伏天和腊月,出于哀怜囚犯的考虑,一些地方官府会释放回家,到期再返回。《后代书·虞延传》记载,当年虞延任细阳令时,“每年至伏腊之时,即遣所系囚犯各使回家。”

“纵囚归家”现象,在唐代也曾有过,如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年甚至将死刑犯全部释放回家过年。

汉代“约法省刑”设立“颂系”制

监狱分不同级别高官重臣犯罪按爵位关押

刘邦亡秦建汉后,首先废除了秦朝的“重刑”制度,“约法省刑”,“恤刑悯囚”,尤其对犯罪的权贵颇为照顾,官员囚犯所受的处罚比普通囚犯要轻很多。

汉朝,出现了一种特殊的“颂系”制度。所谓“颂系”,是宽容犯罪分子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设计,是基于儒家文化原则,首先考虑了官员和有爵位者的犯罪。凡是得到颂系的犯罪人员,不须坐牢,监外执行即可。即便坐牢,也不用戴刑具。

《汉书·惠帝纪二》记载,爵位“五大夫”以上的、公务员“六百石以上”的,还有皇帝身边的宦官、有头有脸的人物,都可获得“颂系”。后来80岁以上、8岁以下及孕妇等普通囚犯也可以获颂系。

现代有不同级别的监狱,用来关押不同身份和类型的罪犯,这其实是古代之遗风。早在汉代,已设有不同类型的监狱,如掖庭秘狱、廷尉诏狱、上林诏狱、郡邸狱、共工狱、若卢诏狱、都船狱、都司空狱,等等。这些监狱所关押的身份都不一样。如“若卢诏狱”,关的是将相大臣、两千石以上的大官,是一种“高干监狱”;“都船狱”所关押的级别相对低一些,人员成分也较杂,关“将军以下与两千石”犯罪官员。

唐代沿袭了“颂系”制度,除对老幼妇病残者给予颂系外,同样照顾坐牢的官员,囚犯如果是五品以上的,“月沐一度,暑与浆饮及钱物等”。能定期洗澡,夏天还发给冷饮和钱物。

这类专押权贵的监狱,在古代被称为“官狱”。对犯罪官员的“颂系”,无疑是一种司法不公。后来不少朝代取消了官员的“坐牢特权”。如南朝陈,所有囚犯“不计阶品”,一律“著械”与“著锁”。不论是谁,只要进来了,都得戴上刑具。

唐代“诸道州府各置病囚院”

囚犯生病可“保内就医”允许家属进监照料

古代因为医疗条件差,坐牢生病、死亡现象较现代普遍。特别在早期,这种情况很突出。为此,汉代会给生病的治病,死了还实行官葬。

《后汉书·桓帝纪》记载,刘志(桓帝)当皇帝的建和三年(公元149年)曾批示,囚犯“疾病致医药,死亡厚埋葬”。19年在河南偃师大郊村附近,曾考古发现了522座东汉囚徒墓。

晋代以后,囚犯的看病权进一步规范,并呈制度化。晋代特别要求,对坐牢的“寒者与衣,疾者给医药”。

到了唐代,对生病的,在上报上级主管后,也是积极给予医治,“囚有疾病,主司陈牒,请给医药治疗。”古代坐牢没有“保外就医”一说,但可以“保内就医”,如果生病了,除了给医给药外,还允许家属进监狱来照顾。

五代时期出现了专门为看病的“监狱医院”。这一做法始于李嗣源(后唐明宗)当皇帝的长兴二年(公元931年),当时李嗣源下了一道红头文件(敕令):“诸道州府各置病囚院,仍委随处长吏,专切经心,或有病囚,当时差人诊候,疗理后据所犯罪轻重决断。”这里的“病囚院”就是监狱医院,这是中国监狱史上朝廷首次就监狱设置医院作出规定,此后遂成一种监狱制度。

到了宋代,无论是中央监狱,还是地方监狱,一律“置楼牖,设浆,铺席,时具沐浴,食令温暖,寒则给薪炭衣物,暑则五天一洗枷杻”。

元朝对看病问题也作了规定,设置有专职的狱医。铁穆耳(元成宗)当皇帝的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始专置官部医一人,掌调视病囚。”所用的药品,与社会慈善扶贫一样,由当地公设的药局发给,药费在药局的“营利利息钱内通行准除相应”。

汉代“虎穴”囚犯“皆相枕藉死”

司马迁曾被“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

在古代封建社会,尽管大多都是严刑峻法,但有的朝代监狱管理上也有一些人性化的规定。西晋时期的《狱官令》中就曾规定,牢房(“狱屋”)要造得坚固,屋顶上要铺上厚厚的草蓐,防止漏雨潮湿。对于“去家远、无饷馈”的,一律由公家“治廪”。

晋朝这一做法,为后来各个朝代所效仿。

唐宋及以后,朝廷对监狱的居住条件都有一套具体的量化指标,如牢房要保温,刑具要保暖。据《元典章新集·刑部·禁司狱用刑》记载,元代是这样要求的:“冬月糊塞窗户,措置煖匣拘钤”,明清也都有同样的要求。

在古代,囚犯也吃“定量粮”,当然这笔生活费用一般由家属供给。如果家里无力负担,或是一时供给不上的才“吃公粮”,晋代的“治廪”就是这意思。

唐代《狱官令》规定,“囚去家悬远绝饷者,官给衣粮,家人至日,依数征纳。”意思是,对路远家属一时未能送来生活费的,由官府先行垫付,待家属来后归还。

宋朝要求,“禁囚无供饭者,临安日支钱二十文,外路十五文。”从这一规定来看,宋朝每天的伙食标准是20文和15文。

到了清代,坐牢的开支发生了质的变化,伙食费不再由家里出了,坐牢的与上班的官员一样,开始“吃皇粮”,标准还不算低:“日给仓米一升,寒给絮衣一件。”

在清朝,坐牢必需的生活用品也一律改由官府供给。《刑部处分则例》规定,“凡应禁之一切铺监收费永行革除”,也就是说,坐牢的一切生活用品从此均由监狱配给,不再向囚犯收取。

然而,规定归规定,制度与实际生活中的做法常常是天壤之别。如在汉朝,有的牢房条件很差,有一种叫“虎穴”的牢房实际上是挖得很深、下大上小的地牢,上面出口处用一块大石覆盖住,牢里往往要关进几百人。关于“虎穴”,史书上曾有

“数日一发现,(囚犯)皆相枕藉死,便舆出”的记载。

再如,汉朝虽对高官有颂系规定,但一旦进去也身不由己,进来前官再大也奈何不了狱吏,要行贿、打点方可免受身心之痛。西汉开国将领周勃,晚年被人告发谋反入狱。狱中的周勃被狱吏欺凌侮辱,后来花千两黄金行贿,得以从狱中上书给皇帝刘恒,获特赦出狱。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当年因李陵案坐牢。在牢里,司马迁“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到后来,被饿极打怕的司马迁一看见狱吏过来,便赶紧磕头,即所谓“见狱吏则头抢地”。

明朝对坐牢者也不乏人文关怀的规定,然而其实际上的用刑恐怖却为历史之最。明朝的厂卫监狱可以任意私设刑堂,拷打,名为“打桩”;向敲诈钱财,则叫““干酉窄酒”。此外,“狱霸”、“黑监狱”之类的更是屡见不鲜。

壮志未酬身陷囫囵什么意思

身陷囫囵是“身陷囹圄”的错误写法,可以说是错别字;“囫囵”的意思是整个儿、完整的,如“囫囵吞枣”;而“囹圄”的意思则是监牢,那么正确的写法就是“身陷囹圄”。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8-3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身陷囹圄读音和意思

意思:宏伟的志愿未能实现就被囚禁起来了。

正确的写法应当为:身陷囹圄 shēn xiàn líng yǔ

身陷囫囵基本解释:

1、失去人身自由,正在监牢里受苦

2、指不幸的人蒙冤关进监狱(有同情意味的)

3、有时也指好人蒙受冤屈,也可表示陷入困难或束缚中。

扩展资料:

身陷囫囵,疑为“身陷囹圄”之误。“囹圄”,古代指监狱,顾名思义,即专门囚禁的地方。

囹圄 [líng yǔ] [解释] 监狱。同囹圉

囫囵 [hú lun] [解释]?

1、完整;整个儿。

2、含糊;糊涂。

出处: 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韩非子·三守》?

例句:张学良身陷囫囵,全身都是勇气,在之前就没有想自己的安危,只想到作为中国将军抗日的职责,杀灭日寇,打回东北老家去,坚决不做亡国奴。

百度百科-身陷囹圄

身陷囫囵与身陷囹圄区别

身陷囹圄 (lóu) 的读音为 "lóu yǔ",意思是被关押在牢狱中、身陷囚禁之中。

身陷囹圄是一个成语,由两个词组成。其中,“身陷”表示身体置于困境之中,被束缚或被监禁;“囹圄”指的是监狱或牢狱,是对囚禁之地的形象化称谓。

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处于囚禁或被束缚的境地,失去自由而无法自拔的情况。它可以用来形容政治犯、囚徒、战争俘虏等被关押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非法行为受到制裁的人。

身陷囹圄的出现通常意味着一个人遭遇了严重的不幸或灾难,失去了自由、尊严和权益。这个成语在文学作品中经常被用来描绘悲惨的境况、窘迫的困境以及人们努力争取自由和正义的斗争。它提醒人们珍视自由、依法行事,并关注那些身陷囹圄的人的权益和人权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权益和尊严,遵守法律和公平正义的原则。同时,我们也应该关注那些身陷囹圄的人,为他们争取公正和自由,维护人权和社会公平。身陷囹圄的成语提醒我们珍惜自由、不断追求正义,为一个更加公正和自由的社会而奋斗。

身陷囫囵与身陷囹圄区别如下:

身陷囫囵是身陷囹圄的错误写法,可以说是错别字,囵的意思是整个儿、完整的,如囫囵吞枣;而囹圄的意思则是监牢,那么正确的写法就是身陷囹圄。身陷囹圄:失去人身自由,正在监牢里。有时也指好人蒙受冤屈,也可表示陷入困难或束缚中。

身陷囹圄的造句

1、父亲望子成龙,儿子却身陷囹圄,做父亲的自然痛心疾首,可又无计可施。

2、他遭受迫害,身陷囹圄,许多人为他打抱不平,终于得到申雪。

3、没想到他会侵占公款,如今东窗事发,难免要身陷囹圄了。

4、没想到他会侵占公款,如今东窗事发,难免要身陷囹圄了。

5、田明羊紧紧地护着妹妹,虽然身陷囹圄,但心中却是平安喜乐,并无一丝惊惧。

6、弟子和梁山众人,终是兄弟一场,如今他们还身陷囹圄,祸在眉睫,我岂能独活?

7、如果简单地把注意力转向另一面,它也许已经轻而易举地逃出去了,但是由于它的执迷不悟要从一个方面逃出去,它仍然身陷囹圄。

8、千帆过尽,她决定全心全意爱着他的时候,他却抱着他血肉模糊的初恋痛到无法自拔,任由她身陷囹圄。